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轨时期。与此相应,我国运输的基建体制、市场体制、行业体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经济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国情且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运输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的前期,陆续出版了《铁路运输经济》《公路运输经济学》《航运经济》《中国运输布局》《中国交通经济分析》《中国的交通运输问题》等一批著作,其中一部分着重论述了部门内部的运输经济、管理活动和体制改革,另一部分则主要反映了对宏观运输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运输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逐渐显现出来。当时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先后出版了《运输经济 —— 实践、理论和政策》(赵传运、荣朝和、马运等译,1989)、《运输经济学导论》(主编:许庆斌、荣朝和、马运等,1995)等著作,还发表了《论运输化》(荣朝和著,1993)等多篇论文,在国内影响较大。1999 年,上海海运学院陈贻龙教授和长安大学邵振一教授主编的《运输经济学》,是国内最具系统性的一部运输经济学论著之一。涉及运输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运输经济引论、运输市场、运输企业、宏观调控、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等五篇共21章。此外,在国内较有影响的还有乔乐中的《运输经济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和赵锡锋的《运输经济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等。最近,我们还看到管楚度的《新视域运输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荣朝和的《西方运输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严作人,张戎编著的《运输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赵淑芝主编的《运输经济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李永生,黄君麟主编的《运输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隽志才主编的《运输技术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等著作出版。特别是荣朝和的《西方经济学》,在国内首次直接借鉴Kenneth D.Boyer《运输经济学》中需求—成本—价格—市场的结构方式,即以运输需求(货物运输需求、旅客运输需求)、运输成本(概念与计算、公路、铁路等固定运输设施成本、运输工具成本、运营成本、运输业投资)、运输价格(运价原理、方法)、运输市场(市场结构、管制、外部性的控制)为线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国外运输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与基本结构并融入了作者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与研究的成果,对我国运输经济学体系的形成肯定会起到推动作用。(www.xing528.com)
近年来,我国在运输经济学领域中的研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研究队伍也随之飞速发展,从整体上来说,运输经济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