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我国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特点显明的交通运输经济学科方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运输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还未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过去的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指导原则的运输经济理论影响还在,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经济运作体制,也不适应国际上运输经济学的发展潮流。二是研究的重点还只限于运输部门或运输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还未彻底扩大到社会各方面的运输经济研究。三是在运输经济的研究中,具体业务知识占有较大比重,限制了运输经济的理论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四是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在智能化、高速、重载等领域发展迅猛,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反映到其经济运行规律中,也必然带来交通运输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传统的运输经济理论和方法必须逐步适应和改善。五是交通运输领域人才的培养缺乏综合性,培养方向比较单一,缺乏广泛的综合运输管理知识和经济知识的系统教材。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运输经济在研究的范围上、内容上和方法上需要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充分体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充满活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习惯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决策的运输管理部门、运营的运输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市场意识的高级研究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根据现场跟踪调研,大部分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到政府机构、设计院、运输企业等单位担任的工作均与运输经济领域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客观要求这一学科领域必须对交通运输的宏观决策、运营管理技术应用、运输经济与国民经济、运输系统分析理论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适应现代经济和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出版的各类运输经济专著和教材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类是导论性质的,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二是专门描述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经济问题偏多,缺乏综合性;三是引用资料和数据偏旧,很难反映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规律。编者长期从事运输经济的教学科研工作,选用过许多国内外的教材,对目前国内缺乏系统性、实用性、综合性强的教材之现状体会深刻,组织相关力量从深度、广度上入手,强调系统性、综合性的结合,根据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特征,既强调普遍原理与方法的介绍,也针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规律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第一,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运输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总结了运输业的基本经济特征和规律,既从宏观层面描述了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互动关系,也从中观层面阐明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经济结构。
第二,从铁路运输、道路运输、管道运输、民航运输,以及水上运输各子系统角度出发,根据其独有的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特征,依托既有成果和资料,汇集了当前有关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论著和教材相关内容,分别论述了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之独立子系统的相关经济与管理的问题。(www.xing528.com)
第三,注重反映现阶段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宽厚培养的目标,从系统性出发,以期达到教材通用性的目的,也兼顾入门读者和选用作为参考书目的读者的广泛适用。
本书的编写工作量大,历时长,大量的老师和研究生不辞劳苦,书中很多地方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李靖参加了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二篇第一章至第四章,李磊参与了第一篇第三章、第四章、第十章,第四篇第一章的编写;张燕参与了第一篇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四篇第二章、第三章的编写;苟丽参与了第一篇第八章,第二篇第五章至第七章的编写;霍娅敏负责第三篇的编写,刘小丹参与了第三篇的编写;全书结构由帅斌设计和统稿。本书为了适应交通运输专业宽厚培养模式,体现系统性、综合性,广泛收集和参照了已经出版的同类书籍的内容,也参考、引用了大量公开发表的论文文献,有的可能由于疏忽遗漏未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一并深表感谢。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07年元月于西南交通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