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老挝人民革命党和政府逐步对过去的经济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和反思,实施宏观调控,逐步调整和改革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制定完善经济法规,制订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和五年计划(始于1981年)。特别是1986年老挝政府开始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革新和开放,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下全面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
从表11-1中可以看出,老挝综合国力弱,是一个农业国。在1970—1986年间,农业所占比重较高,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地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发达,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很小。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缓慢,商品出口竞争力弱,进口税收减少,流失较大。可是,在这一时期老挝的经济发展过程保持相对的稳定。1986—1990年间,由于受“革新开放”政策的影响,农业发展较快,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了大幅度上升,其他行业发展也较快,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有相应的提高。至2002年,农业和林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为50%以上。服务业连续6年保持25%的增长速度,其产值约占GDP总值的25%。工业和手工业的产值一直在稳步增长,从1990—1995年的16%~18%,增至1996—2002年的20%~23.5%。因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使得进口税收的增长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
表11-1 老挝各经济行业1990—2002年的产值、比重、增长率、税收情况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张瑞昆:《老挝经济结构——老挝经济探析之一》,《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1期。
1990—2003年间,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老挝的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逐渐发展起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表明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老挝的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逐渐发展起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第一,老挝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
表11-2 老挝六个“五年计划”后的经济结构变化单位:占GDP的比重(www.xing528.com)
注:①使用的是1996年的数据,来源于张瑞昆(2008);②2010年数据来源于陈定辉(2011),N.A.表示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张瑞昆:《老挝外资展望——老挝经济探析之四》,《东南亚之窗》2008年第3期。
表11-2显示,老挝在经过推行六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后,农林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从实行革新路线初期1985年的70.7%,降至2010年的30.4%。同期,工业,包括手工业则从10.9%上升26%,2005年更是高达29.5%。服务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GDP中的比重从18.4%上升至37.2%,上升了约19个百分点。
以变化较大的工业、手工业为例,其组成主要是加工业、电力、矿产业。其中,加工业主要由食品业、纺织业和木材加工业三大行业组成,2003年,其在GDP中所占份额依次为22.59%、8.21%和5.86%。该行业的资金构成份额为:合资经营类(公司)占69.4%,国有企业占20.4%,私营企业占10.2%。而近些年来,纺织业、电力、矿产业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劳动就业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由2000年的78.6%下降到2005年的76.6%;工业与建筑业就业人数由6.9%上升到7.7%;服务业就业人数由14.5%上升到15.6%。
经过多年的努力,老挝的贫困率已由1990年占全国人口的48%下降到2010年度的25.6%,其中波立坎赛省2010年宣布4个县脱贫。老挝被联合国认定为实施脱贫“千年目标”做得较好的三个发展中国家之一。[1]老挝在2006—2010年的“六五”经济发展计划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7.9%。2010财政年度,老挝的GDP达到65亿美元,超过了原计划的64亿美元,人均GDP为1034美元。[2]
表11-3 老挝部分工业的发展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经商处网站资料整理,http://la.mofcom.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