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莱工业化战略的重塑推进

文莱工业化战略的重塑推进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文莱货币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呈稳定上升态势。与此同时,文莱政府仍未放弃原有的产业政策,尽可能地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和出口导向产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在为国家财政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失业人口增多的问题。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轨迹以及东南亚大部分邻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文莱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工业化的道路有其特色。

文莱工业化战略的重塑推进

一般而言,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往往会过于依赖单一资源优势,忽视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导致经济各部门之间不平衡加剧,甚至阻碍国家社会长远发展,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资源的诅咒”。例如,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都存在着“资源的诅咒”,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甚至于国内政局的稳定与否都和资源的出口收益呈一定的高度性。作为“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三位一体的国家,文莱的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其面临的“资源的诅咒”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首先,自然资源的出口增加会造成本国货币汇率升值,资本成本提高,从而使得其他产业部门丧失出口的价格优势,利润减少,甚至无利可图。2007年油气出口占同期出口贸易额的96.1%,是文莱最主要的外汇来源。近年来,文莱货币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呈稳定上升态势。2005、2006、2007年的汇率平均价分别是1美元兑换1.70、1.67、1.62、1.52文元。2008年8月23日文莱汇丰银行公布数据,美元对文元的汇率中间价为1.4228。[10]文元汇率的提高势必给文莱服装制造业等非油气产业带来成本压力,降低产业出口竞争力,制约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发展。

其次,外部市场价格的波动会严重影响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该国的经济增长周期往往和资源价格的变动周期密切相关。1973年因为中东战争导致的油价狂涨使得文莱外汇收入急剧增加,经济发展骤然加快,1974年文莱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1.85%。而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石油价格大幅回落,文莱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减少大半,整个七五计划(1996—2000年)期间经济增长率不到3%,不仅没有实现原计划5%的经济增长率,而且使得原计划构建高竞争力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目标成为一纸空文。

文莱资源和资本有限,人口不多,技术力量薄弱,这些天然的发展劣势都严重阻碍着文莱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工业化的实质是一个经济体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人均收入水平上升。但迄今为止,文莱的经济结构一直是以单一的油气工业为主体,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油气收入,虽然在独立后努力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试图完善文莱的工业体系,但是始终未获成功。

显然,要求像文莱这样的一个特殊国家,按照发展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不现实的。而文莱的三大产业类似于完成工业化国家的产值比例也不能说明文莱已经完成工业化。相反考察从制造业内部产值结构不难发现,直至今日,文莱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油气、天然气出口和初级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再就油气产业本身而言,经过战后60余年的发展,到现在文莱的油气炼化能力也乏善可陈,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其大多数邻国的产业演进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莱政府实质上已经放弃了发展大工业、打造制造业中心、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双重发展趋势的推动之下,文莱政府适时提出了新的经济战略,重点发展金融业、旅游业等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竞争力的产业,希望将文莱发展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和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以此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实施新经济战略的同时,文莱政府将继续发展原有的产业,其基本点依然是仰赖文莱油气工业所积累的资金,作为国家社会经济事业的重要经费来源。一方面,文莱政府用这部分资金发展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以满足国家日益发展的尖端工业项目的人力需要;另一方面在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文莱政府仍未放弃原有的产业政策,尽可能地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和出口导向产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在为国家财政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失业人口增多的问题。

综上所述,文莱正因为受制于资源、资本、市场和人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被迫放弃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重塑了本国所特有的发展以金融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高竞争力产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采取跨越式发展,越过工业化过程直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轨迹以及东南亚大部分邻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文莱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工业化的道路有其特色。文莱在“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三位一体的政治制度下,能否摆脱“资源的诅咒”,借助油气资源的出口,累积发展资本和国家竞争力,拉动经济发展,跳过工业化发展过程,直接迈进到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社会”,还有待于文莱政府能否很好地进行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全体国民的努力。

【注释】

[1]刘新生、潘正秀:《列国志——文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01页。(www.xing528.com)

[2]俞雅克、黄敏:《当代文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7页。

[3]刘新生,潘正秀:《列国志——文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05页。

[4]马金案:《文莱:2008年回顾与2009年展望》,《东南亚纵横》2009年2期。

[5]为世界银行公布的预测数据,转引自文莱《联合日报》2010年6月5日。

[6]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文莱全国总人口为37万。其中马来人口25.96万,占66.56%;华人4.31万,占11.1%;其他土著人和外籍人8.73万,占22.4%。

[7]何劲松:《2007年的文莱政治经济形势》,《东南亚》2008年3-4合期。

[8]覃主元:《战后东南亚经济史(1945—2005年)》,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9]据文莱内政部劳动局2009年1月5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文莱的私营企业为文莱的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年文莱共有113621名外国和本地劳动者在私人行业就业,其中69.2%为外国人,30.8%为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

[10]参见《商务部对外投资指南——文莱部分》(2009年版),第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