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莱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文莱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期间,文莱政府主要是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的建设,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和电力工业发展铺平道路。但是,第四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结果,并未能改变文莱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的畸形经济结构,加工制造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得到改变。由于文莱本国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加工能力,出产的原油原气全部用于出口,本国所需的成品油却要依赖进口。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文莱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文莱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历史上的文莱贫穷落后,当地居民主要以渔猎和农耕谋生,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将文莱纳入原料供应地,加紧对其矿产资源的勘察与开采,加速了文莱自然经济的解体。

1929年在文莱白拉奕区发现石油后,尤其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石油、天然气大量开采后,文莱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石油和天然气成为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石油、天然气产销带来的丰富外汇收入,文莱国民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人均GDP便达到2万多美元。[1]文莱成为典型的石油经济国家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种极其片面、畸形的单一经济结构。除了石油工业部门外,其他产业部门均极其落后,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很小。以1984年国家独立为分界线,文莱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独立前与独立后。

(一)1984年独立前文莱的工业发展概况

文莱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图将国家经济纳入计划发展轨道。从1950—1983年20多年间,文莱共实行了四个五年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相关福利设施,拓展了国家公路网,兴建了现代化的港口,新铺设了输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还修建了王宫、体育场等市政工程,使得国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1953—1966年,文莱推行了第一和第二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期间,文莱政府主要是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的建设,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和电力工业发展铺平道路。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猛涨,以石油出口为主的文莱外汇收入急剧增高,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1.85%。

第三个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是从1975—1979年,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通过发展农业和制造业改变文莱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大力引进外资和私人资本发展制造业。但是,由于油价持续上涨,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5年的1.34%下降到1979年的0.86%;非石油产品和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由1975年的1.19%下降为1979年的0.55%。[2]因此,在1980—1984年的第四个五年发展计划间,文莱政府特别强调发展以农产品和林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以非油气矿物为原料的制造业。但是,第四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结果,并未能改变文莱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的畸形经济结构,加工制造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得到改变。1985年文莱整个加工制造业的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6.45%,其中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产值仅占5.92%。石油、天然气业成为文莱国民经济的支柱,并主要由英国壳牌石油公司、日本大石油公司所垄断。

由于文莱本国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加工能力,出产的原油原气全部用于出口,本国所需的成品油却要依赖进口。1983年文莱壳牌石油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修建炼油厂,主要供应国内所需的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

虽然文莱凭借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迅速积累了大量石油财富,但是文莱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认识到完全依赖石油出口的单一经济结构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和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使文莱持续享受石油资源所带来的利益,因而必须着手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工业体系。

(二)1984年独立后文莱的工业化发展(www.xing528.com)

1.推行产业转型,发展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工业

独立后,文莱在1984—1995年的十多年里,尝试推行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建设多元化的经济体系,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增加农业、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食品自给率,减少食品的进口。

为了发展新的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工业,文莱实行了吸引外资进入的税率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商人在文莱投资、经商,容许外资在高科技和出口导向型工业项目拥有100%的股权。同时,促进中小型私人企业在商业部门的发展。通过实施经济结构转型战略,到“五五”经济发展计划结束时的1990年,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从原来的超过80%下降到62.9%,其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增加到1.7%。1994年,加工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大大上升,比10年前的6.45%上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了10.46%。在“六五”经济发展计划结束时的1995年,由于国际油价下跌,美元汇率波动,加之文莱奉行控制石油开采的政策,石油工业增长每年下降了1.5%,石油工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下降1/3左右;而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经营的非油气部门则以年均5.7%的强劲势头增长,在GDP中的贡献从1990年占46.4%上升到1995年占64.1%,使文莱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3]

在油气工业内部,文莱形成了以石油冶炼为中心的油气下游产业和能源工业,如炼油、液化天然气、化肥塑料、化工原料等产业。在其他制造业方面,生产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纺织品水泥化学制品、染料建筑材料,文莱的工业产品结构也发生变化。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文莱的制造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奠定了文莱国民经济多元化的工业基础,但是工业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改变,非石油制造业的规模太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简单生产方式,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2.大力发展多元经济,构筑高竞争力的经济格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格局巨变,信息革命推动的产业结构深刻变化已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文莱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文莱国内市场狭小,人口不多,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资本有限,要建立大工业打造新的制造业中心可行性不大,不仅无法发挥传统优势,甚至还可能使国家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文莱政府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设计出一条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获得大量资金,构筑高竞争力经济格局的发展道路。从1996年开始至21世纪初的十多年时间里,文莱政府果断实施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展金融业、旅游业、精细化工等具有高竞争力的产业;开发炼铝厂、发电厂等大型工业项目;更加强调非油气制造业部门的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文莱政府重视教育与培训,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以提高文莱工业应用科学技术的水平;扶植和培育经济增长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强调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重视加强环保意识。

到2007年,在文莱GDP构成中,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个产业的比例是3∶31∶66。尽管服务业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制造业中,油气工业依然是文莱的经济支柱,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文莱财政部向文莱立法委员会所做的报告显示,2008/2009财政年度预算收入58亿文莱元,其中90%为石油、天然气收入。[4]2010年,石油、天然气在文莱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为51.9%。2010年文莱贸易出口规模为82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78.6亿美元),进口26.29亿美元。[5]由此可见,尽管文莱从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但油气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主宰文莱经济命脉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