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在苏哈托总统自1966年开始执政一直到1998年下台的32年间,历经了石油繁荣和衰退期,20世纪8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成为印尼的工业化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的分水岭。
依据印尼政府采取的工业政策是否自由(外向)或保护(内向)的不同可分成四个小阶段:1966—1972年是应对国内经济困难的自由经济政策时期;1973—1982年是以油气收入支撑的内向工业保护政策时期;1983—1985年是应对油气收入减少的调整改革时期;1986—1998年是应对油气收入骤减的面向出口的自由经济政策时期。[6]依据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的工业战略划分,可分成两个阶段:即1966—1985年的进口替代阶段和1986—1998年的出口导向阶段,1986年国际石油价格暴跌成为工业发展战略转变的分水岭。本章采用两阶段的划分法进行分析,即进口替代阶段和出口导向阶段。
苏哈托执政后利用3年的时间恢复了濒临崩溃的经济,从1969年4月起开始实施具有连续性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从30多年的经济建设实践来看,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发展面向国内市场的IS工业是苏哈托政府工业化的主要目标。面向国际市场的第一阶段的面向出口工业(EO1)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才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而印尼政府发展EO1工业的真正目的在于扩展并深化IS工业的发展。
(一)1966—1985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与工业政策
苏哈托政府在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时采取了与苏加诺政府不同的工业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苏加诺的国有化政策不同,苏哈托把利用外资确定为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新政府放弃了对外资实行国有化政策,并把前政府接管的外资企业归还原主;与一些国家签订投资安全保证协定和避免双重税收的协定。最为重要的一项政策是1967年颁布的给予外资优惠待遇的《外国投资法》,通过每年制定《外国资本投资优先顺序表》有选择地吸引外资,自1967年起每年从“援印尼国际财团”取得长期低息贷款来发展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把吸收外资投资和外国贷款作为“五年建设计划”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二,依靠政府投资为主、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为辅来进行工业化。例如,从1969年4月至1984年3月的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投资总额中,国家投资占69.4%,外国投资占20.8%,印尼私人投资占9.8%。
第三,优先发展石油产业,并利用石油收入建立国内工业体系。印尼作为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石油开发成为工业发展的重点,石油收入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政府始终把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产业,以它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印尼通过国营石油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产品分享制”的合作方式,开发印尼的石油资源,使石油在十几年内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以及国内收入、外汇收入的首要来源。据统计,石油公司上缴的税金在印尼国内收入中的比重由1969/1970年度的19.8%增至1983/1984年度的66.0%,石油出口额占印尼出口总额的比重相应地从1969年的44.9%增加到1983年的64.1%。(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成为印尼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黄金时期,除了得益于印尼上述的工业政策外,7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上涨(1973—1974年,1979—1981年)使印尼获取了大量的石油收入,为印尼的进口替代工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印尼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突飞猛进。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69—1984年),制造业部门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0%、13.3%和11.4%,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8.8%、7.2%和6.5%。[7]
(二)1986—1998年的出口导向工业化阶段与工业政策
尽管印尼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好景不长。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繁荣到了80年代却转入石油危机。从1982年起,国际石油价格开始下跌直至在1986年价格暴跌,与此同时,初级产品价格也开始下降,印尼的进口替代工业面临巨大挑战。石油收入的减少导致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的经济难以为继,迫使印尼的工业化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的工业战略。1986年成为印尼工业化战略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的分水岭,这种转型已落后“亚洲四小”30年,落后其他东盟国家马来西亚和泰国约15—20年时间。[8]为配合出口导向型的工业战略,从1983年印尼开始了经济自由化的改革。
第一,改变了工业化战略,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替代,由优先发展石油工业到优先发展非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和出口,并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二,为配合出口导向的工业战略,开始金融和贸易等方面的自由化改革。在汇率方面,1983年和1986年两次实施印尼盾币贬值。1983年3月,印尼盾对美元贬值28%,从1美元兑703盾变为970盾,1986年9月,印尼盾再次对美元贬值31%,使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降到1美元对1644盾。在金融方面,实行银行体制自由化,取消国家对银行利率和信贷的控制,放宽新的私有银行和外资银行进入,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最终放开资本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在贸易体制上,简化进出口审批程序,取消进口特许垄断体制,降低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1984年开始赋税改革,1985年开始贸易体制改革)。
第三,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印尼政府主要通过限制投资领域、生产量许可制度、土地利用法、劳工关系,以及很多省级与地方规定等法令和规章制度对工业部门的直接投资实行具体的限制和干预。1985年3月,印尼政府改组投资协调委员会。1986年5月印尼政府颁布了改善投资环境的19项措施,主要有:简化外资审批程序,扩大外资可投资的领域;允许外资将利润投资其他领域;建立出口加工区等。1989年,印尼政府制定了繁琐的“优先投资列表”,详细规定了允许国内外资本进行直接投资的具体工业部门、政府鼓励本国资本投资的领域。不过,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所享受的待遇要比国内投资者差。从1989年5月开始,“优先投资列表”被较为简单的“负面投资列表”所取代。后者规定,一些领域禁止本国与外国新投资。不过,“负面投资列表”中被禁止投资的领域自1989年开始则不断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