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亚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政策探析

东南亚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政策探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在二战后东南亚政府的工业发展策略从直接干预过渡到采取更多的间接干预,因此,在考量该地区的工业政策最好采用广义的定义。尽管学术界对此仍有争议,但一般认为,东南亚国家基本上经历了三至四个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国际学术界也已开始思考东南亚的工业化是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东南亚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政策探析

(一)工业政策的定义

工业政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工业政策是指对资源的配置和工业组织直接进行干预。通常所用的政策工具是进口保护,财政直接补贴,政府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以及对资源的配置和工业组织进行行政干预。广义的工业政策不仅包括了上述内容,还包括政府为工业发展所采取的包括改善投资环境等直接的措施。由于在二战后东南亚政府的工业发展策略从直接干预过渡到采取更多的间接干预,因此,在考量该地区的工业政策最好采用广义的定义。

(二)不同阶段的工业化所采取的工业政策

如上所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学术界对此仍有争议,但一般认为,东南亚国家基本上经历了三至四个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由于国情不同,东南亚各国的工业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综合来看,还是有不少共同点。一般而言,早期是由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税收优惠及贷款优惠等政策组成,20世纪80年代之后,是由宏观经济政策,如贸易和汇率政策,政府管理工业发展和国内竞争的具体规则,如投资法与激励措施等组合而成。

1.进口替代第一阶段(IS1)的工业政策

东南亚国家推行IS1工业化目的在于:减少对消费品的进口依赖;提高对本国农矿初级产品的加工程度;在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大量解决就业问题。主要政策有:(1)税收优惠,凡从事IS1生产的本国或外国企业,可按固定资本投资额及雇工多寡享受2~5年豁免40%公司所得税的待遇;(2)允许外资企业自由汇出本利,保证不收归国有;(3)运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对进口与IS1雷同的工业品实行进口许可制,尤其是IS1关税有效保护率很高;(4)优惠资金融通,对重点发展的企业实行银行放贷低利率的倾斜政策;政府对重点发展企业提供原料保证;(5)在高关税下实行进口外汇配额制。将进口商品分为禁止、管制、限制、允许等四类严加控制,对资本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优先,生活消费品的进口课征高关税。

2.面向出口阶段第一阶段(EO1)的工业政策(www.xing528.com)

东南亚国家为激励EO1工业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1)给经营EO1的制造业厂商提供利用进口设备和原料的便利与税收激励:包括对经营产品出口的企业和公司所得税给予双重减免;从事培训、研究与开发的EO1企业也同样享有双重减税优惠。(2)从事EO1的企业享有先驱企业5~10年的投资税款信贷优惠。当从事EO企业的先驱身份截止之后,企业还能较易获得另外5年的投资税款信贷。(3)设立了自由贸易区,采取出口补贴制度以提高出口竞争能力,为在出口加工区投资的厂商提供减免所得税等各项税收优惠的待遇;缩小进口商品的征税范围和进口限额范围。(4)颁布优惠的引进外资的投资法案,对区内外资投资提供更为优厚的财税激励。(5)采取放宽外汇管制政策,便利外商利润与投资本金的汇出。(6)逐步放宽对金融业外资进入的管制。

3.进口替代第二阶段(IS2)的工业政策

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在1980—1985年间也提出了发展IS2工业化,相继提出发展重工业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的战略,但是由于之后外资的较易获得,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这项政策。唯有马来西亚仿效韩国,推行了IS2的工业化。这时期的主要政策是:(1)建立重化工促进委员会,或政府的国有重化工业公司;(2)制定吸引企业参与计划的激励政策,为计划的实施排除各种障碍;(3)对重点产业优先提供信贷和给予大幅度信贷补贴;(4)增加政府对重化工产业有关的基础设施的预算,并建立重化工业园区;政府指令商业银行将部分信贷资金分配给重化工业;实行低利率甚至负数利率政策,降低重化工业项目的风险;(5)限制进口中间货物和生产出口产品所需设备;对重化工业实行免税、投资税收优惠、加速折旧等税收刺激政策。

4.EO1与EO2混合发展(EO2-complex)或面向出口增强时期的工业政策

此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产业调整、财政与金融支持相交融的措施。主要有:进一步实行货币贬值措施,以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制定各种条件优惠的促进投资的法案、法令,对投资于制造业部门面向出口的企业、使用先进技术、投资于先驱企业的投资者给予更为优厚的激励措施。投资法一般规定,面向出口的企业可以享受双重减免税优惠、出口补贴等优惠待遇;凡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也可享有双重减免税收优惠待遇;通过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减征工商企业财产所得税、降低公用设施的收费标准、建立企业资本基金和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用减免公司所得税等优惠措施,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营业总部,同时放宽外资参股比例,最高可达100%;允许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进入;政府增加对科技开发研究的财政收入,促进并鼓励政府与私人部门参与高科技研究,鼓励发展技术集约型工业企业。

2002年前后,东南亚经济从1997年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有关危机重灾国相继摆脱了IMF的贷款条件,走上了自主改革的道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各国从金融危机和融入全球化、区域化过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等因素使然,东南亚国家工业化政策的差异性愈加突显出来。国际学术界也已开始思考东南亚的工业化是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过可以确信的是,东南亚十国的工业化新阶段肯定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其多样性的特征愈加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