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有企业CMCT的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研究

国有企业CMCT的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研究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零售企业销售货物大多是收现金,因此该指标只考虑了供应链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影响。(二)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1.郁国建将应收账款、存货及应付账款作为整体进行考察。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在管理实施和效能评价上存在较大差异。

国有企业CMCT的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研究

唐耀祥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引言

营运资金是企业内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企业现金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营运资金的健康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运营的健康程度。营运资金管理覆盖的范围延伸到企业整个价值链和流动资金,包含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贯穿“现金投入—材料采购—加工—在产品销售—应收账款—现金收回”的资金循环过程。因此,一个企业的应收款项即为供应链上另一个企业的应付款项,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对促进供应链增值具有重大意义。单体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表明其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资金占用成本也就越大,表明其管理效率越低;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其偿债能力、资金占用成本与管理效率呈相反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对美国1000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美国企财务经理将其1/3时间用在营运资金管理上。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公司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体现公司资产管理与运营管理能力是否达到了战略目标的要求,因此如何做好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CMCT国有企业是大型央企的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工程设计监理与施工、产品制造与安装、PPP业务、信息服务、酒店管理等多业务形态。CMCT的所有权结构和业务结构在国有企业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拟以CMCT为蓝本研究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相关理论和实务,剖析如何改进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体系。

二、国内外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研究的回顾

(一)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1.Richard和Laughlin(1980)提出现金周转期模型,将现金周转期定义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用来反映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的管理状况。James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建立了修正的现金周转期模型—加权平均现金周转期(WCCC)模型,并引入了权重思想。

2.Gosman和Kelly(2003)以美国零售企业为样本研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针对零售企业资金占用主要集中在购货和销售环节,提出“剩余日”指标,即通过存货的销售天数和由于采购形成的应付账款的清偿天数之差来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效。零售企业销售货物大多是收现金,因此该指标只考虑了供应链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影响。

3.波士顿咨询公司(2004)提出的营运资本生产率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营运资本生产率=销售净额÷年度平均营运资本额×100%。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和业绩水平,它给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相互较量的平台,即如果某企业在与竞争对手有着同样销售收入的情况下,却投入了更少的营运资金,则意味着该企业有更好的营运资金管理效果。

(二)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1.郁国建(1999)将应收账款、存货及应付账款作为整体进行考察。杨雄胜等(2000)将“应收账款周转期”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各项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计算整体应收账款平均账龄;将“存货周转期”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以某种存货占存货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计算整体存货占用期,避免高估存货周转效率。邵芬芬(2011)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和“产成品周转天数”;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

2.王竹泉等(2005)在分析跨区分销企业后,认为企业应该把营运资金管理重心转移到分销渠道的管理上,应把保持分销渠道畅通、提高分销效率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由此提出建立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并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由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构成。刘树海等(2008)研究了基于流程管理模式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提出了营运资金管理整体性、分权性、及时性以及和谐性等基本原则,建议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包括流程稳定性、收益性、流动性及和谐性。

3.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李争光等(2011)选用3家2009年上市的家电企业,应用其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说明了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分析评价了其数据处理的结果。他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了9项关键指标,借助沃尔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4.上市公司中蓝筹股以国有控股公司为主,研究蓝筹股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对研究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晋芳等(2015)以上市公司蓝筹股数据为样本,比较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传统要素评价体系与渠道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其实证研究的结论是两种绩效评价得出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但对考核指标敏感度分析后发现:与传统要素指标体系相比,渠道指标体系对蓝筹股有更高的甄别度,更能真实地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能。

三、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现状分析

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确定、方法选择、管理实施、效能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在管理实施和效能评价上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出资人职权,这中间存在至少三层委托代理关系。若将企业集团子、孙公司算上,则委托代理层级更加复杂,由此带来一系列过程监管与效能评价问题。

(一)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范围与方法

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也可换算为长期资本与长期资产之差。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票据、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的管理工作。从营运资金变现容易度和管理难度上来讲,营运资金管理最大的难点就在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上。

从营运资金循环来看,评价范围涵盖了采购渠道、营销渠道和生产渠道的五大关键控制点,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循环图

出资人对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范围主要通过行政公文形式,将营运资金中的主要内容以“两金”的概念予以明确,并下达年度考核指标。两金压控考核无疑就是营运资金管理的老酒装新坛。开展两金压控的宗旨就是推动中央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促进达到提质增效的总目标。从国资委和各中央企业实际执行两金压控来看,两金压控都已经突破了就会计科目谈财务管理,而是将两金压控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从企业高管层、执行层到操作层,从商务谈判、销售、合同、生产到结算收款,打通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供应链式营运资金管理。同时,两金压控还要求企业切实清理下级“僵尸企业”,压缩信用杠杆规模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因此,若能切实落实国资委通知要求,以四两拨千斤之法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补齐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短板,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二)国有企业现行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对企业负责人的年度营运效益和任期营运效益分类分级进行考核,另一个是对国有企业本身经营绩效和运营效率进行考核,即所谓的KPI考核表,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

表1 某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权重表

除了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绩效考核中已涵盖的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国资委还常常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安排营运资金相关专题检查。2015年5月起,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开展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开展以存货和各类应收款项等营运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2016年6月,国资委再次下发《2016年中央企业“两金”压控工作方案》,要求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提质增效工作安排,大力压减应收账款、加快清理无效库存。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连续以政策文件形式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并就此初步形成了一套关于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体系。

统计信息显示,2014年末,113家中央企业中应收款和存货占用的资金占整个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51.7%。两金压控的存量消化周转慢、增量快速增长,极大地拉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资产收益率,给企业良性运行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国资委推动一系列降本增效、提质升级的灵活式管理,意在激发中央企业存量资产活力,促进中央企业从营运资金管理上细化提质增效。从前述通知和方案可以看出,两金压控是国资委根据“降本增效、提质升级”安排的提质升级。国资委对两金压控的范围界定,意在要求企业从管理实际出发,拓展营运资金管理的视野,避免资金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2015年,国资委给国有企业下达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存量压降率、增量控制率两类指标。具体来说就是存量类指标压降20%,增量类指标为灵活型非考核指标,目标是控制增量增长。存量类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国有企业当年绩效考核的减分项,影响国有企业年度KPI考核结果,但不直接影响国企负责人薪酬绩效。2016年,国资委改进了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将关注重点限定在应收账款和存货两大类,且将区别性设定存量压降目标。应收账款存量压降考核值为20%~30%,其中账龄在1年以上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不得高于基准日余额,而存货存量压降考核值为15%~25%。

(三)对比国内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现状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王竹泉团队对1997—2006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总体上得出结论: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十年,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周转期呈下降的趋势,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不断提升的趋势。从2010年起,王竹泉团队按年度研究并发布度国内上市公司较上一年度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趋势。2010年的研究结论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2009年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从2011—2014年,连续4年得出了类似的调查研究结论:国内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逐年呈恶化和下降的趋势,国有上市公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比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比传统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

可以看出,2010年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相较前一年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带来的短期改善。2011—2014年,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连续4年恶化呈下降趋势,国资委2015年起在中央企业中开展以两金压控为抓手的营运资金管理活动可谓正当其时。

四、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在CMCT的具体应用

通常的效能评估常用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估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实际应用中,CMCT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来改进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因为模糊综合评价既能通过精确的数字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评价,又能通过其矢量特征避免单一点值评价带来的“误导”。对于量化部分与非量化部分的占比权重划分,CMCT在2014年前采用60∶40的比例,2014年后改按70∶30的比例,更加注重营运资金管理的结果导向。量化指标评价侧重于衡量营运资金管理的结果,非量化指标侧重于衡量被考核单位营运资金管理的客观困难和主观努力程度。

(一)CMCT在经营分析和专项分析中应用量化部分的全指标体系

CMCT选取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账龄分析等指标量化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能,在经营分析会和存货专题分析、应收款项专题分析中分析解释营运资金过程管理的效率与存在的问题,相关指标如图2所示。

图2 CMCT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量化指标结构图

(二)营运资金的财务报告体系

在CMCT,我们制定了统一的两金压控工作统计表(如表2所示),要求下属各单位每月报送应收账款、存货的压控进度完成统计表,加强总部对下属单位的过程结果监控。

表2 2016年企业两金压控工作统计表

(三)CMCT在年度关键绩效指标考核(KPI)中简化运用量化指标

KPI考核指标要兼顾财务指标的全面性、重要性原则,也要兼顾被考核单位能简单直观理解和管理,让被考核人能够随时通过业务管理系统报表查看KPI指标完成进度,因此CMCT在年度KPI考核中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等指标。三大指标的考核结果均为KPI的减分项,即某一项指标未完成就扣减相应分数(如表3所示)。KPI考核结果直接与下属单位负责人的年度奖金、晋级升迁挂钩。

表3 CMCT营运资金的年度KPI考核指标体系(www.xing528.com)

(四)引进相对绩效评价(RPE)方法

通过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剔除运气成分,评价企业负责人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重视程度。这一部分的评价方法可采用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的专家打分法,引导管理层从只重视规模转向注重价值创造的质量和效益,避免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监管。CMCT对其下属经营单位的相对绩效评价,由其绩效考核委员会在公司内选聘一批涵盖战略、人力资源、财务、技术、生产等各领域在内的专家,形成专家库,专家考评公正性、专业性,对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每年进行相对绩效评价时,按专业、分比例从专家库抽取专家,采用记名的形式打分,并将打分结果对在专家组、被评价单位中进行公开,提高相对绩效评价的透明公正性。

在指标设置上,考虑到集团各业务板块类型差异、历史欠账等问题,分别设置了行业差异、历史包袱两个指标。对所处行业困难、历史包袱重的下属单位,这两个指标的打分相对较高,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单位的客观困难,以此作为对不同类型业务板块绩效评价的平衡。

如表4所示,如完全按KPI量化指标进行衡量,甲公司与乙公司年度考核差距有6分,但引入相对绩效评价后,双方差距缩小为4.12分。这样的相对绩效评价,既体现了结果导向,也考虑了客观情况和主观努力,照顾了整体的公平公正性。

表4 CMCT相对绩效评价表

五、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面临的挑战

(一)2015年以来大型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效果

据统计显示,各中央企业在2015年末基本都完成了2014年下达的压降目标,但2015年末“两金”总额仍达8.4万亿元,总额同比增长7.1%,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45%,全年计提的坏账和跌价准备近1300亿元,呈现出营业收入下滑而两金占用增加的态势。

国资委近两年发起的两金压控举措,虽说是针对国有企业,但其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十分显著。两金涉及的都是会计上的资产类往来科目,通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清理和控制必然促使其他企业跟随清理负债类往来科目,由此必将带来企业间业务发展和三角债务解套,进而促进各类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良性循环。从公开数据来看,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的评价指标都很容易完成了。但不难看出来,这不过是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国资委考核指标上做了一个数字游戏。

(二)国有企业以两金压控推动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带来的问题

1.信息不对称,导致国企管理层考核激励出现方向性“误导”。长期以来,考核激励国企管理层时,侧重于考核资产规模、利润增长和费用控制等有形指标,忽视了利润现金流和资金周转效率等能够反映利润质量的指标。这种“误导”导致管理层为了扩大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就放松生产库存管理和销售信用控制,放任两金占用规模增长。

2.国企治理结构和管理层任期因素影响。国有企业现行治理结构下,董事会与管理层界限不清晰,监事会监督和财务审核功能后置,销售、生产和售后等业务链条各自为政,导致两金压控成了财务部的工作,销售、生产和售后环节不能有效衔接,进而导致两金压控流程不畅通,存在内部职能相互推诿现象。

3.企业高管层对营运资金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对包括两金在内的营运资金管理重视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相对于直接资本市场操作、债券银行借贷能够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需求,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频繁发生的,金额普遍不大,费时耗神,投入管理资源和精力并不一定马上能够见效,因此管理层难以高度重视营运资金管理,进一步忽视了通过发掘管理潜力提质增效。

4.营运资金管理的金融创新手段不足。存货、应收账款管理的金融创新手段不足主要表现在,开展此类业务的金融机构较少,程序繁杂,担保增信及手续费与间接融资相当,这影响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两金业务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5.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统计口径存在歧义。数字游戏无益于提质增效落到实处。国资委通知文件未明确企业两金存量、增量的确切含义和统计口径,为了完成层层分解的考核任务,企业往往选择基准日单项单笔存货或应收款项为存量值,按照单项单笔存量值来计算压降指标,这样一来,各级企业几乎百分之百都能完成考核目标。以存量应收账款为例,年压降20%意味着存量应收账款在未来5年内收回即可完成考核任务。只要是能够正常经营,即使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行业的企业,给予应收账款5年的回收期也能轻松完成考核任务。这样的统计和考核无异于数字游戏,当然不能有效推进企业真正实施精益管理和提质增效。

6.营运资金管理考核“一刀切”的方式存在不妥。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及中国冶金为代表的施工行业央企两金占总资产比重超过60%,远超央企平均水平,两金是施工类企业最主要的资产。因此两金压控措施和绩效考核标准一刀切存在不妥,不利于重难点行业切实采取措施优化以两金压控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管理。

六、改进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能评价的建议

(一)引导企业管理层重视改进营运资金管理工作

在多层委托代理模式下,通过前述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改变以往重营销、重生产、轻财务管理的现状,引导企业管理层重视改进营运资金管理工作。同时,要提升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让财务部门勇于承担两金压控牵头重任,通过优化营运资金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改进两金压降统计和考核口径,避免数字游戏

在集团内明确两金存量统计口径,将存量压降与比例控制相结合,一方面重视清理账龄长、金额大的两金,另一方面考虑不同行业差异后采用营业收入或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考核任务,促进企业业务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对账龄较长、风险较大的两金,企业要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开展集中清理,采用内部管理手段和外部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历史老账。通过两金集中清理,建立健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体系,完善基于供应链的全过程营运资金管理机制。

(三)推进信息化手段固化管理流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不仅仅是口号,国有企业应带头以营运资金管理为抓手,将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上的营运资金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供应链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相衔接,加强财务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环节的信息共享和闭环管理。以中央企业两金压控为契机,推动产业链内各类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解开债务多角链,降低企业债务杠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四)丰富金融创新手段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化解两金压控的金融创新手段主要有评估买断、保理,资产证券化因程序复杂而应用较少。因此,需要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加入,引入市场竞争,丰富营运资金管理的金融创新手段,积极引导资产管理、担保、评估等机构应用“互联网+”、P2P等新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加快营运资金周转提供工具支撑。

参考文献

[1]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两金压控专项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Z].2015(6).

[2]国资委.2016年中央企业“两金”压控工作方案[Z].2016-05.

[3]龚雯等.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N].人民日报,2016(5):9.

[4]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1997—2006[J].会计研究,2007(12).

[5]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9(9).

[6]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_2009[J].会计研究,2010(9).

[7]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_2010[J].会计研究,2011(12).

[8]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_2011[J].会计研究,2012(12).

[9]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_2012[J].会计研究,2013(12).

[10]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_2013[J].会计研究,2014(12).

[11]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_2014[J].会计研究,2015(12).

[12]时甜甜.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以Y公司为例[J].河南大学,2014(5).

[13]韩沚清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15(3).

[14]晋芳,李太书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有效性检验与分析[J].商业会计,201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