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任产生机制的研究中,社会关系网络论认为,社会交往关系的亲密度是影响人际信任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但是信任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也有许多研究认为信任也会对人际关系网络产生影响。如罗素认为,“信任是建立在对另一方意图和行为的正向估计基础之上的不设防的心理状态。”[31]此定义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信任发生在个体之间,是社会关系构建与维持的重要因素;第二,信任是对他人的期待,这种期待应建立在社会共同的规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从这一信任的定义与特征可以知道,信任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人际交往的构建与持续需要一定的信任来维持。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新生代农民工企业组织水平信任呈现出一种特殊信任模式,即对熟人的信任倾向,而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倾向。那么,企业组织水平信任的特殊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企业中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影响呢?特定的人际交往关系会对其城市适应与融合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以下是我们对Z先生的访谈:
问:平时和什么人交往的比较多?
答:“平时主要就是和老乡交往,但是大家平常工作都很忙,老乡之间也很难聚在一起,只是在不上班的时候,和几个老乡、同学一起出来逛逛街、上上网什么的,其他人就很少交往了,又不熟悉。
问:和同宿舍的工友交往多么?
答:“主要就是工作上的往来,虽然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但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一些习惯、性格什么的都不熟悉。很多工友可能刚刚要有些熟悉了,但是常常又有更好的工作了,就离开了。所以一个宿舍的工友之间也谈不上关系有多深,更不用说相互借钱、相互交心这种事情了,在外面打工主要是自己照顾自己。有些事情真正解决不了了,最多是几个比较好的老乡能帮助你,其他人根本指望不上。”
通过以上访谈可知,企业组织人际信任特殊化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只愿意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老乡等熟人关系交往,而不愿意与陌生人进行深入的互动,进而导致一种交往关系的封闭性与排斥性生成,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陷入了困境。(www.xing528.com)
首先,企业组织水平信任特殊化造成了“孤岛效应”,使新生代农民工很难实现城市适应过程中的上向流动。
威尔森通过对美国社区的调查发现,随着就业者不断从旧城区迁入新城区,使得旧城区成为无业人员的聚集区。由于旧城区无业人员社会关系的同质性,很难获得更有价值的就业信息,这就使得这些无业人员更难找到好的工作,限制了这一群体的向上流动。[32]同样,由于企业组织人际信任的特殊化,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同样处于这种困境,他们和现代城市主流社会之间处于一种完全被分离的状态,自己的交往圈子主要是亲戚、老乡等具有同质性的社会网络,在这里产生的信息具有很大的重复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信息的搜寻和向上流动的发展非常不利。
其次,企业组织水平信任特殊化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处于一种缺失状态,不利于其城市社会的适应与融合。
“虽然大家都是工友,在一个楼上住着,但在这儿住的不舒服,邻里之间都比较冷漠,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相互之间都不熟悉,说不定哪天就走了。在这里感觉很孤单,没有家的感觉,在家里,邻里之间经常串门,有啥事都会相互帮忙。在这儿就算有几个能说上话的,也不能完全相信别人。”
新生代农民工从学校或者乡村进入工厂和城市,同学、亲戚和邻居这些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基本不复存在。同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寄寓在城乡接合部或者工厂所提供的宿舍中,人员流动频率比较大,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这使得新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很难建立起来,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与工厂适应中缺乏必要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进一步恶化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处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