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报表粉饰手法:关联交易调节利润与往来款粉饰

财务报表粉饰手法:关联交易调节利润与往来款粉饰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一)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我国许多具备相应规模的大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已被许多大型企业用来作为粉饰财务报表、调节利润或转移资产的重要工具。财务分析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须保持警惕,才能“雾里看花”。然而,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已成为某些企业创造经营业绩的“魔法箱”和藏污纳垢的“垃圾筒”,某些企业利用这两个往来款科目进行财务粉饰和利润调节。

财务报表粉饰手法:关联交易调节利润与往来款粉饰

财务报表粉饰手法

(一)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许多具备相应规模的大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其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定价方式,与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转让,获取巨额收益。

(2)与关联企业签订旱涝保收的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合同,抬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3)向关联方收取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资金占用费。

(4)通过向关联企业收取、支付管理费或与关联企业分摊“共同费用”进行利润调节。

(5)协助购销。

(二)利用会计估计调节利润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如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会计估计是一种计量,有较大弹性空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存在可选择性,中间有大量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

(1)可能因为掌握信息有限。

(2)赖以判断的基础发生变化。

(3)若作出判断的会计人员经验不足,会导致会计估计与事实有较大出入,也可能被一些企业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即滥用会计估计。

(三)利用股权投资和合并会计报表调节利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企业对外实施股权投资、企业之间股权转让以及企业合并等经济行为增加,另外,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会计报表方面的会计规范相对薄弱。因此,不少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看到在这些方面会计规范的薄弱之处,利用对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会计报表不同处理方法的挑选进行粉饰和利润调节。

(四)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或转移资产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资产重组已被许多大型企业用来作为粉饰财务报表、调节利润或转移资产的重要工具。

【例2-18】*ST大唐(600198)公司2018年因连续亏损被特别处理,当年成功扭亏;在这之后的2019年及2020年又连续亏损,导致2021年4月再度披星戴帽,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欠佳。2021年5月12日,*ST大唐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向自己的控股股东电信科研院、大唐控股等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大唐联诚100%股权,并向自己控股股东电信科研院的控股股东中国信科集团募集配套资金10亿元。这么一番操作,大唐电信净资产转正,上市公司之位保住了。

(五)借助补贴收入,粉饰经营业绩

出于种种原因,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地方政府可能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有的财政补贴数额巨大,有的补贴没有正当理由,往往是“业绩不够,补贴来凑”。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有些公司可能会发生“业绩变脸”的现象。财务分析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须保持警惕,才能“雾里看花”。

(六)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会计准则认为资产是企业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中,也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由此就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即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项目。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一些企业粉饰财务数据、调节利润的手法。

(七)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www.xing528.com)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在资产支出及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应开始资本化。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相关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费用。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无视规定,随意进行利息资本化,借以粉饰财务数据、调节利润。有些企业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做法更隐秘,往往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八)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内容。然而,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已成为某些企业创造经营业绩的“魔法箱”和藏污纳垢的“垃圾筒”,某些企业利用这两个往来款科目进行财务粉饰和利润调节。通常的做法是,经营困难时,用其他应收款科目隐藏大额成本、支出、费用和潜亏,虚增利润;反之,业绩出色时,将大笔收入、利润“储存”于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备用”。在这些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巨大,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

(九)虚构收入调节利润

一些企业为了在年终能给股东一份“满意”的答卷,利用收入确认时间差调节利润。其中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年末开具发票虚构营业收入,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做销售退回,冲回已确认的营业收入。

(十)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谨慎性要求,企业应以合理的方法估计存在的潜亏,并依照程序,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予以反映。然而,一些企业在资产重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往往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投资损失等资产潜亏确认为资产评估减值,冲抵评估增值产生的“资本公积”,而未计入当期损益,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粉饰会计数据的目的。

(十一)不计提预计负债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如果符合有关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予以披露。但有些企业不确认预计负债,隐瞒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重大事项。

比如《公司法》规定,“公司的公积金可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增公司资本。”由于该规定中公积金并未指明是盈余公积,一些企业就想出了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新对策,以使那些为了避免虚增利润而计入资本公积的损益再度利润化。

(十二)随意追溯调整,逃避监管规定

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包括自愿变更和强制变更)或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时,须采用追溯调整法,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或重大会计差错的影响数在以前年度进行反映。而对于会计估计变更,则采用未来适用法,将变更的影响数在当期及以后各期反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区分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清楚,这给一些企业滥用规定以粉饰其财务报表提供了机会。其典型做法是,故意混淆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或者将会计估计变更解释为重大会计差错,滥用追溯调整。

滥用追溯调整的另一种手法是将会计舞弊解释为会计差错,以逃避被监管部门处罚的命运。因为根据规定,上市公司是否连续两年亏损(此时其股票就要实行特别处理)和三年连续亏损(此时其股票就要退市),判断标准以上市公司首次对外报告数为准,不受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的影响。另外,如果上市公司发现以前年度存在着会计舞弊,必须进行追溯调整,且是否连续亏损,以追溯调整后的利润表为依据。因此,将会计舞弊诠释为会计差错,就可避免其股票被特别处理或退市。

(十三)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

近些年来,各行各业都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方式的公司,已经将收购兼并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被称为“合并魔术”。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常见的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规避购买法,选用权益结合法;

(2)操纵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将被并购公司购买日前的利润转移到购买日后的会计期间;

(3)在购买日前滥用“减值准备”,为购买日后业绩提升埋下伏笔;

(4)在购买日前计提大量或有负债,在购买日后冲回。

【名言警句】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无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