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出于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重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把孝亲与忠君结合起来,全面肯定家长制和维护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国家与家庭的高度一致性或统一性;国家制度和家庭制度在功能上具有很高的整合性。这种整合性决定了作为家长的长辈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家和国的统一决定了忠和孝的统一,对皇帝的尽忠和对父母的尽孝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皇帝忠的要求具有强化对父母孝的重要意义,孝也就成了国家政治的一项内容。孟子认为,子孝则家齐。天子养老,等于养天下之父亲,以父统子,则天下归心,忠君则天下太平,这就是“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思路。《孟子·梁惠王上》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可见,尊老尚老对于国家的政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任何一个贤明的君主必然要带头示范尊老敬老,身体力行,对全社会起到了很大的政治教化作用。同时,在古代家天下之政治情形下,历朝历代多由国家建立“人君养老”制度,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在经济上予以供养、在政治和文化上进行推崇、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保障等各种形式,倡导和支持尊老、敬老和养老的行为,履行“最大家长”职责,以体现统治者的仁政与惠施。此外,由于我国古代小农生产的不稳定性,生活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难以预料与控制的各种风险等,常常导致家庭乃至村社无力负担养老,也需要国家承担必要的救助职责,如赈济有困难的老人、建立官办的养老机构等。我国近现代的国家养老行为,也基本上涵盖了上述内容,并进一步强调由主要依靠家庭养老逐渐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方向发展,国家的统筹、支持和保障作用进一步突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