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积极养老意识和行动

加强积极养老意识和行动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精神文化和社会价值的认同。在中国传统社会,老年人是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和伦理观念的物化形式。一是老年人体现了君主至尊的君主专制制度。家庭的养老、社会的尚齿和国家的忠君,反映了老年人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内在的联系,历代统治者无不在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大力推行孝道和尊老。可以说明,老年人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形象和物化代表。二是老年人体现了等级制的统治秩序。

加强积极养老意识和行动

积极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社会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养老服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消极的养老,即被动的养、静静的养;一种是积极的养老,即重视和发挥老年人的价值,在充分肯定老年人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养老。虽然老年期的最大特点是老年人机体和能力的衰退,无法与年轻人口相比,但是,老年人并不是一个只能依靠别人赡养和服务的群体,老年人依然可以自主自理做很多事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视老年人的价值。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可以归纳为实用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实用性价值是指老年人依靠其经验或威望而实现的价值。老年人在展现实用性价值的同时,还有象征性价值,即老年人以其自身的存在所表现出的物化性价值。在中国传统社会,老年人是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和伦理观念的物化形式。一是老年人体现了君主至尊的君主专制制度。与西方君主专制制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始终与家庭制度密切结合。国家的君主实际上就是家庭中辈分最高的男性家长的政治代表,君主至尊实际上反映了家庭中父权的威严。家庭的养老、社会的尚齿和国家的忠君,反映了老年人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内在的联系,历代统治者无不在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大力推行孝道和尊老。可以说明,老年人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形象和物化代表。二是老年人体现了等级制的统治秩序。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的是等级制的统治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表现为君主集权,一方面表现为以上制下的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不仅折射出了等级制的色彩,而且确立了一种统治秩序。即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民对官的绝对服从。家内以年龄区分的等级和国家中以官爵划分的等级是一致的。家内的等级是国家官级的基础,并是区分同级高低的标准。由此看来,历代统治者颁布的一系列维护老年人利益的法令,固然有仁政的意味,但根本的意义还在于老年人所体现出的等级制的秩序原则。三是老年人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其核心是一个“孝”字。孝,首先起源于家庭,用于规范和调整家庭代际关系;然后扩展到国家,成为维系君臣关系和统治秩序的原则;最后渗透到整个社会,构建了全体民众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除了以上三点外,老年人还是社会稳定和君主德政的标志。在中国“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的哲理环境中,长寿之人越多越说明国家兴盛和政权稳固。这正是历代君主尊老、敬老和举办“千叟宴”的重要原因。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新思想新观念的传入,出现了“教养”的养老服务观念,养老服务中增加了一些提高老年人生活能力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教养”意味着养老服务摆脱传统“静养”而成为“动养”,明确了老年人作为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了养老服务双方的平等关系,有利于真正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目前北京市养老服务的理念和做法,虽然已经注意到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对自我价值和权利义务的需求,但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形成有力度的“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内容。

养老服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由于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差异,各国的养老服务在具有一般共性特征之时,更多地在观念、模式、目标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一方面使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一方面也使养老服务能够适合各地的国情、地情和人情,落地实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www.xing528.com)

因此,研究养老服务及其历史经验,是认识文化差异下的养老服务的重要路径,也是建立符合当地情况的养老服务模式的需要,这既有理论和学术意义,更具有推动养老实践和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