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的土田制度解析

明朝的土田制度解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明朝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二十六年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盖骎骎无弃土矣。这一段主要说明了开国时候为天下计而设计的初始土地制度。这段话说明了土地制度和现实需要的变迁。弘治十五年,天下土田止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官田视民田得七之一。弘治十五年土田是4228058万顷,官田占有七分之一。

明朝的土田制度解析

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壖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

明朝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官田的种类极为繁多,上面列举了因为多种历史的、现实的与当时的政策导致开辟的各种官田,主要包括各种功能性土地,例如养学、养马、公共基础设施周边的绿化带、公共墓地等公用土地,还有各级贵族大臣的爵位和职田,供养宗教修行人士的土地,各种屯田等。其余的有私人土地契约的是民田。

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帝位,遣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其赋税。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隰、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又以中原田多芜,命省臣议,计民授田。设司农司,开治河南,掌其事。临濠之田,验其丁力,计亩给之,毋许兼并。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每岁中书省奏天下垦田数,少者亩以千计,多者至二十余万。官给牛及农具者,乃收其税,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二十六年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盖骎骎无弃土矣。

这一段主要说明了开国时候为天下计而设计的初始土地制度。这个土地制度还是围绕着如何避免王朝末期土地兼并问题设计的。然而开始的时候江南富户就出现了一些欺瞒的现象:铁脚诡寄——富人为了避免按照土地要贡献的徭役而进行的避税措施。这说明富人可以发明避税方法来免除对国家的义务。这也为后来出现的多种问题,乃至国家灭亡,做出了阶级上的和经济上的准备。元朝末期和明初,因为元朝统治者大量消灭人口,导致出现很多荒地,分配荒地给户籍人口耕种是明初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这里也介绍了因为明朝富裕的速度很快,工业发展城市化进展迅速,导致很多土地落荒闲置或者被售卖,因此对于这些问题专门立法设定了对于质卖田土的户籍税收规定,为了促进城市化和迅猛的工业化商业发展趋势,避免“产去税存以为民害”。这段话说明了土地制度和现实需要的变迁。

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太祖仍元里社制,河北诸州县土著者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社民先占亩广,屯民新占亩狭,故屯地谓之小亩,社地谓之广亩。至宣德间,垦荒田永不起科及洿下斥卤无粮者,皆核入赋额,数溢于旧。有司乃以大亩当小亩以符旧额,有数亩当一亩者。步尺参差不一,人得以意赢缩,土地不均,未有如北方者。贵州田无顷亩尺籍,悉征之土官。而诸处土田,日久颇淆乱,与黄册不符。弘治十五年,天下土田止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官田视民田得七之一。嘉靖八年,霍韫奉命修会典,言:“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非拨给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广东无籓府,非欺隐即委弃于寇贼矣。司国计者,可不究心?”是时,桂萼、郭弘化、唐能、简霄先后疏请核实田亩,而顾鼎臣请履亩丈量,丈量之议由此起。江西安福、河南裕州首行之,而法未详具,人多疑惮。其后福建诸州县,为经、纬二册,其法颇详。然率以地为主,田多者犹得上下其手。神宗初,建昌知府许孚远为归户册,则以田从人,法简而密矣。万历六年,帝用大学士居正议,天下田亩通行丈量,限三载竣事。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于是豪猾不得欺隐,里甲免赔累,而小民无虚粮。总计田数七百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视弘治时赢三百万顷。然居正尚综核,颇以溢额为功。有司争改小弓以求田多,或掊克见田以充虚额。北直隶、湖广、大同、宣府,遂先后按溢额田增赋云。

明朝对于土地的管理是十分细致的,按照田的好坏等级进行地方分类管理,农业技术发展很快,而因为工业化和商贸流通的极大加速,导致农业的发展并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对户籍和社群的管理很重要。官方对于贫富分化、土地占有比较敏感,设立了大量的政策进行调整和控制。明朝也鼓励开荒垦殖,但是因为明朝仍旧是一个精英社会,人口尽管增加但是压力并不是很大,主要问题是控制贫富的社会平衡问题。弘治十五年(1502年)土田是4228058万顷,官田占有七分之一。到了嘉靖八年(1529年)交税的田地竟然已经减半了。这说明了几个问题,140年大发展经济比重中农业已经很低,工商业急速发展,粮食的周边民族贸易已经很发达,导致土地出产不是主要的来源,人民多数都已经进城工业化或者在周边小城市就业,导致务农的不多。万历六年(1578年)在张居正的改革下,田数为7013976万顷,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这里提到可能的因素是有虚报的问题,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些新增土地是否为穷人带来收益呢?

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其法最善。又令诸将屯兵龙江诸处,惟康茂才绩最,乃下令褒之,因以申饬将士。洪武三年,中书省请税太原、朔州屯卒,命勿征。明年,中书省言:“河南、山东、北平、陕西、山西及直隶淮安诸府屯田,凡官给牛种者十税五,自备者十税三。”诏且勿征,三年后亩收租一斗。六年,太仆丞梁埜仙帖木尔言:“宁夏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土膏沃,宜招集流亡屯田。”从之。是时,遣邓愈、汤和诸将屯陕西、彰德、汝宁、北平、永平,徙山西真定民屯凤阳。又因海运饷辽有溺死者,遂益讲屯政,天下卫所州县军民皆事垦辟矣。

这里说的是屯田的发展经过。

其制,移民就宽乡,或召募或罪徙者为民屯,皆领之有司,而军屯则领之卫所。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军受田五十亩为一分,给耕牛、农具,教树植,复租赋,遣官劝输,诛侵暴之吏。初亩税一斗。三十五年定科则:军田一分,正粮十二石,贮屯仓,听本军自支,余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永乐初,定屯田官军赏罚例:岁食米十二石外余六石为率,多者赏钞,缺者罚俸。又以田肥瘠不同,法宜有别,命官军各种样田,以其岁收之数相考较。太原左卫千户陈淮所种样田,每军余粮二十三石,帝命重赏之。宁夏总兵何福积谷尤多,赐敕褒美。户部尚书郁新言:“湖广诸卫收粮不一种,请以米为准。凡粟谷穈黍大麦荞穄二石,稻谷薥秫二石五斗,穇稗三石,皆准米一石。小麦芝麻豆与米等。”从之,著为令。

对于屯田的人进行奖励擢升,这是屯田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又更定屯守之数。临边险要,守多于屯。地僻处及输粮艰者,屯多于守,屯兵百名委百户,三百名委千户,五百名以上指挥提督之。屯设红牌,列则例于上。年六十与残疾及幼者,耕以自食,不限于例。屯军以公事妨农务者,免征子粒,且禁卫所差拨。于时,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阯,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在兴屯矣。宣宗之世,屡核各屯,以征戍罢耕及官豪势要占匿者,减余粮之半。迤北来归就屯之人,给车牛农器。分辽东各卫屯军为三等,丁牛兼者为上,丁牛有一为中,俱无者为下。英宗免军田正粮归仓,止征余粮六石。后又免沿边开田官军子粒,减各边屯田子粒有差。景帝时,边方多事,令兵分为两番,六日操守,六日耕种。成化初,宣府巡抚叶盛买官牛千八百,并置农具,遣军屯田,收粮易银,以补官马耗损,边入称便。

屯田主要是戍边的保障,但是也时有土地兼并的状况,以及一般的解决办法。

自正统后,屯政稍弛,而屯粮犹存三之二。其后屯田多为内监、军官占夺,法尽坏。宪宗之世颇议厘复,而视旧所入,不能什一矣。弘治间,屯粮愈轻,有亩止三升者。沿及正德,辽东屯田较永乐间田赢万八千余顷,而粮乃缩四万六千余石。初,永乐时,屯田米常溢三之一,常操军十九万,以屯军四万供之。而受供者又得自耕。边外军无月粮,以是边饷恒足。及是,屯军多逃死,常操军止八万,皆仰给于仓。而边外数扰,弃不耕。刘瑾擅政,遣官分出丈田责逋。希瑾意者,伪增田数,搜括惨毒,户部侍郎韩福尤急刻。辽卒不堪,胁众为乱,抚之乃定。

屯田制度松弛,土地兼并严重,危及边兵。

明初,募盐商于各边开中,谓之商屯。迨弘治中,叶淇变法,而开中始坏。诸淮商悉撤业归,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边地为墟,米石直银五两,而边储枵然矣。世宗时,杨一清复请召商开中,又请仿古募民实塞下之意,招徕陇右、关西民以屯边。其后周泽、王崇古、林富、陈世辅、王畿、王朝用、唐顺之、吴桂芳等争言屯政。而庞尚鹏总理江北盐屯,寻移九边,与总督王崇古,先后区画屯政甚详。然是时因循日久,卒鲜实效。给事中管怀理言:“屯田不兴,其弊有四:疆场戒严,一也;牛种不给,二也;丁壮亡徙,三也;田在敌外,四也。如是而管屯者犹欲按籍增赋,非扣月粮,即按丁赔补耳。”

商屯遇到困难,在秩序等级降低的时候,更加难以经营。

屯粮之轻,至弘、正而极,嘉靖中渐增,隆庆间复亩收一斗。然屯丁逃亡者益多。管粮郎中不问屯田有无,月粮止半给。沿边屯地,或变为斥卤、沙碛,粮额不得减。屯田御史又于额外增本折,屯军益不堪命。万历时,计屯田之数六十四万四千余顷,视洪武时亏二十四万九千余顷,田日减而粮日增,其弊如此。时则山东巡抚郑汝璧请开登州海北长山诸岛田。福建巡抚许孚远垦闽海坛山田成,复请开南日山、澎湖;又言浙江滨海诸山,若陈钱、金塘、补陀、玉环、南麂,皆可经理。天津巡抚汪应蛟则请于天津兴屯。或留中不下,或不久辄废。熹宗之世,巡按张慎言复议天津屯田。而御史左光斗命管河通判卢观象大兴水田之利,太常少卿董应举踵而行之。光斗更于河间、天津设屯学,试骑射,为武生给田百亩。李继贞巡抚天津,亦力于屯务,然仍岁旱蝗,弗克底成效也。

总体数据上,万历时候的屯田数量已经下降了很多,维系较多的屯田是比较艰难的,但是后期有一些屯田的变体,经营有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