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秩序等级的比较与变迁

秩序等级的比较与变迁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秩序等级无法简单量化,却可能在冲突和战争中显化并加以比较。更高级的文明也有秩序下滑的时候,也有意识形态散乱的时候,这时候不幸被战胜,也很难说蛮族的秩序等级必然低于所谓文明社会。进一步推测,第二,可能原始社会的秩序等级并不必然比奴隶制度甚至封建制度的秩序等级来得更低。但是一般而言,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原始社会秩序处于制度崩坏期,显然不如新兴的奴隶制度有更强的力量。

秩序等级的比较与变迁

秩序等级无法简单量化,却可能在冲突和战争中显化并加以比较。较高的秩序等级更能凝聚一个族群从而战胜敌对者,战胜者的秩序等级从意识形态和诸多种现实的指标上呈现出一种优势。战争可能是人类社会进入等级社会之后,一种简单粗暴的竞争性比较方法,从而使得我们能够将意识形态接近的群体进行简单的比较(注:意识形态差异悬殊的群体不可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并产生可观察的战争,如人与蚁)。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蛮族为什么可能战胜所谓“更高级的文明”呢?更高级的文明也有秩序下滑的时候,也有意识形态散乱的时候,这时候不幸被战胜,也很难说蛮族的秩序等级必然低于所谓文明社会。这意味着,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比较上看是一个可能结果论化的概念。将意识形态用结果论的观点来解释,似乎比较粗暴,但是却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工具,让我们能够更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的变迁和更加丰富的结论。很多结论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得到。第一,封建制度并不必然比奴隶制度下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更高级,因为被奴隶制度打垮的封建制度下的邦国不胜枚举。进一步推测,第二,可能原始社会的秩序等级并不必然比奴隶制度甚至封建制度的秩序等级来得更低。斯巴达可以和希腊处于均衡而不是远胜的对比状态,就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很多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都可能同时共存,但是各有千秋。

尽管近代可找到的原始部落战胜奴隶制度或者封建制度的案例,随着原始社会的稀少而越来越难,但是我们仍旧能找到一些端倪。例如,台原住民泰雅人的分支赛德克人曾经和日本工业化后的现代化武装进行过一次血的较量,日本人杀死其神权首领莫那鲁道的代价是惊人且巨大的,无数日本精锐战斗力陪葬其中。可见原始未必是软弱的,如果这样的所谓“原始”社会在地表展开,战胜一个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甚至后现代化的部队都是有可能的。在人类社会多样化(以及多种多样化)日趋衰竭的近代,学者能够认识本质的渠道也大大减少了。(www.xing528.com)

因此,后出现的社会秩序和意识形态也未必是更高级的。但是一般而言,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原始社会秩序处于制度崩坏期,显然不如新兴的奴隶制度有更强的力量。而奴隶社会在崩坏期,被封建制度军队瓦解围攻,也是同样的道理。更多记载的则是近代所谓现代化工业化的国家同封建制度的甚至农奴制度的国家之间的交战。我们可见的历史资料似乎并没有安排一个巅峰时期的原始部落同巅峰时期的奴隶制度国家进行决战。但是历史上却不乏强大的奴隶制度国家同封建制度国家战斗,奴隶制度的清朝同封建末期的明王朝之间并不算是一个这种类型的典型例子,因为二者交手互有胜负。明亡于综合因素,清兵的侵犯仅仅是其中一个力量。我们并不能得到奴隶制度同封建制度溃败期之间的确定比较关系,这反而使得这个命题的不确定性成为一种规律,也就是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秩序之间是可以相互重叠的,不必然有明确的强弱关系。

近代历史记载更多的是封建制度国家同现代工业化国家的交战,我们看到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数百年的过程。一般而言,由封建制度改造的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可能有更多战胜的记录,但前提是封建制度国家处于意识形态的衰败期间。工业化后的匪徒能够系统毁灭新大陆的原始或者封建社会,也说明了工业化后的战争技术是使得其拥有稳定意识形态的一个新维度,但是这是一个危险的思路,因为技术始终不是意识形态领域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多章节我们会回到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封建制度的技术化路径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本相。更凶残的战争也使得社会处于更不稳定的状态,对于人类而言不是通向更高层次文明的必然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