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之前是引领世界的超级存在,今人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和生存状况。中国一直是精英社会,上层阶级的奢华更是今天这样的社会形态难以想象的。
唐朝的名都,也就是大城市不少,那里的人们日常穿戴都是超越今天的。酷热的夏季,竟然畅销秋冬类的披肩,因为办公场所、家中的室内、车马的内部空间全部冷气全开,所以需要保暖的服装。时装店是风靡世界的顶级定制服装裁量加工工作室,普通服装折合现在购买力数万美元也是很普通的。而所谓的皇帝穿的龙袍,织造一件耗时许多年,没有缝隙,称为“天衣无缝”,璀璨夺目。臣子的服饰不能逾制,但是也堪称巧夺天工。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艺术品。这些技艺传到今天也剩下很少很少了。
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秦始皇在秦皇宫里面仿照蓬莱仙岛的形制修建了太液池,规模极为庞大。大唐时期,皇帝按照秦皇宫的形制缩小规模,建造了太液池,又称太液海,传说池底能够连通仙山。李白经常出入皇宫,作诗“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太液就是指太液池。元朝请汉家的道士仿照唐时形制,造了简装缩水版的太液池,就是今天北京的北海、中海和南海三海合一的元代版本太液池。
唐朝的教育非常系统化,科学技术的门类也很齐全。国子监的数学课本是很难的,学习六年无法毕业的大有人在。机械类的教育也很发达,唐朝的机械制品存留于世间的已经非常稀有,用于军队和民间的机械非常精密复杂,很多难以想象的机械产品,例如地动仪,今人连原理都无法想象。唐宋的语言类教育极为发达,一般知识分子都了解几种世间的重要语言,拉丁语、古梵语、古英语等都有人专门在大学学习。医生、律师、建筑师通常都是社会精英,一般外国留学生基础太差,基本对本国高级就业岗位形成不了冲击。外籍劳工主要集中于农业,出土文物就有描绘外国人耕种的唐三彩。白人来唐朝做农民比较常见,因为居家的仆人和婢女,通常不招收白种人。大唐的服务业高度发达,劳动力十分紧缺,一般缺口使用大量的外籍劳工。远渡重洋奴隶贸易贩运来的黑人称为昆仑奴,丫鬟婢女来自新罗,称新罗婢,是长安大户人家的标配。阿拉伯的家族往来东西交通贩运,为中国的中介服务公司,有上千年的历史,很多大城市都有世代生活在中国的阿拉伯贵族和商贾。贩卖到长安劳务市场的黑人奴隶,就是阿拉伯人到海外诱捕而来的。(www.xing528.com)
大唐待遇很高,吸引着全世界青年人的心,然而唐籍管控严格,入籍称为归化,是很难的。要么通过考试——大学和公务员考试入唐籍,例如阿倍仲麻吕非常聪明,从语言学校开始顺利升学入籍;要么从军入籍,例如安禄山,多才多艺,不仅会很多语言,而且能歌善舞,能征善战,他归入唐朝是通过军籍。对于普通外国劳工而言,卖身为奴是最可行的入籍方式,于是番邦归化的人口很多。
大唐除生产高级瓷器之外,也垄断了世界范围高级漆器的市场。漆器的手工加工非常费时,今天还能看到镶嵌贝壳的唐朝漆器,价格高昂。此时日本逐步效仿,到了明清时候,日本的简装仿制唐国漆器开始能够逐步量产供应世界,江户时代的日本漆器从而出名,Japan(即)漆器,从而得名。
在唐朝的丝绸之路上,风行的是唐朝的文雅仪礼、生活品位、生活方式,是情调,是艺术。番邦大王以娶到唐国的公主为终极人生追求。在番邦的贵族圈里流行着唐国的奢侈品和各种中介运来的仿真品和真真假假的商品,而只有唐国的公主和贵女才能判定真假,在番邦引领时尚潮流。支撑唐国丝绸之路上高档奢侈品天价的不是商品的技术甚至不是质量,而是制造国家的文化精神和制物匠人的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