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全国能源发展思路与目标
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保障能源战略安全、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布局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等四项基本任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以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动力活力,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2014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提高能源效率。
单位GDP能耗0.71吨tce/万元,比2010年下降1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3左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93左右。
(2)控制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总量38.8亿tce左右,增长3.2%;用电量5.72万kW·h,增长7%;煤炭消费量38亿t,增长1.6%;石油表观消费量5.1亿t,增长1.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30亿m3,增长14.5%。
(3)优化能源结构。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2.7%;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以下。
(4)保障能源供给。
能源生产总量35.4亿tce,增长4.3%。其中,煤炭生产25亿吨标准煤,增长2.7%;原油生产2.1亿t,增长0.5%;天然气生产1310亿m3,增长12%;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3万亿kW·h,增长11.8%,见表3.1。
表3.1 2014年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主要目标
2.2014年全国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2014年全国能源要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1)转变能源消费方式。
提出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线,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控制过度用能,限制粗放用能。计划2014年单位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9%左右。推行“一挂双控”,即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对其他产业按平均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并推行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
(2)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提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2014年京津冀鲁分别削减原煤消费300万t、200万t、800万t和400万t,合计1700万t。全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0万t,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kW。力争实现煤电脱硫比重接近100%,火电脱硝比重达到70%。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抓好增供外来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提前供应国Ⅴ油品等重大项目落地,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空间布局。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出台并组织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方案。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有序实施“煤改气”,提高天然气供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等。
(3)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提出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稳步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4年新核准水电装机容量2000万kW,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800万kW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400万kW(其中分布式占60%),新增核电装机容量864万kW。发展清洁能源发电的定位是:积极开发水电,有序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4)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
提出按照常规非常规并举、陆上海上并重的方针,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升油气自给能力。2014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1亿t,天然气(不含煤制气)产量达到1310亿m3,其中页岩气产量15亿m3、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80亿m3。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着力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加快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示范;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石油和天然气期货贸易。
(5)优化布局。
提出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能源发展空间布局,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2014年煤炭基地产量34.6亿t,占全国的91.1%;煤电基地开工和启动前期工作规模7000万kW,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8%。
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推进神东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重点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加强重大煤电基地建设,加强电力通道建设,提高“西电东送”能力,提高电力优化配置水平,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锡盟—江苏、宁东—浙江、准东—华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提高跨省区电力输送能力。
(6)推进能源科技创新。(www.xing528.com)
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打造能源科技装备“升级版”。抓好重大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专项;依托重大工程推动关键装备国产化;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制订和管理。
(7)深化能源国际合作。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全面落实中央领导高访成果;巩固深化能源国际合作重大关系;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增强全球能源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8)加快能源民生工程建设。
以逐步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以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能需要。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无电地区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基本完成电网延伸工程建设任务,解决1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工程。加大城市配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提高配网在电网投资中的比重;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提高电网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用户受电端电压合格率,促进电网提高供电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可靠用电、放心用电、满意用电。提高民用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绿色能源县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城镇液化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供热,促进城乡供能用能清洁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能源保障。
(9)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研究拟订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方案,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为能源科学发展提供保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推动探索有利于能效管理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制机制;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改革;加快煤炭改革;加强能源市场监管;加强能源安全监管。
(10)加强能源行业管理。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创新能源管理方式,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监管与服务,切实提高能源管理效能。推进能源法制建设、强化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创新审批(核准)备案机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和预警。
3.2014年全国能源发展新形势
(1)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习近平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
1)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2)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3)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4)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5)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2)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2014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会议特别提出要发展特高压以及适时启动沿海核电建设等,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有重要影响。
1)战略立足点,能源供求关系深刻变化。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因素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由此走上了能源独立之路,这直接导致了中东这个世界油库在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随着“新四化”深入推进和人民生活改善,未来一个时期能源需求还会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变化对中国来讲是很难得的战略机遇。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之变,中央政府高层领导持谨慎态度,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大目标下,高度重视能源供应。与此相对应,中国能源企业的“走出去”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走出去”相对应,“立足国内”这一能源战略定位,将继续陆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
2)力推大项目,放行特高压、沿海核电。会议强调,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面对业界争议很大的核电重启、特高压建设,与业界单纯的就技术、安全性等层面的争议不同,政府高层对核电、特高压项目寄予了“稳增长”的重任。会议提出“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内陆核电的重启还没有摆上政府高层的议事日程。对于特高压建设,指出“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按照国家电网公布的2014年重点工作中,今年要核准并开工“6交4直”10条特高压,并对电网投资3815亿元。这对于“稳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很明显,特高压的市场机会将非常可观。
3)改革三热点——混合制、资源税、直购电。会议指出,调整能源结构,关键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要放开竞争性业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有序进入能源开发领域公平竞争。积极推进清费立税,深化煤炭资源税改革。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提供更加经济、优质的电力保障,让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能源改革三大热点分别是放开竞争,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能源开发领域公开竞争;煤炭资源税改革;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
(3)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3年12月5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科技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智能电网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观点,集中阐述发展智能电网推动能源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电网的全面融合,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对于促进我国把握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意义。未来的智能电网,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开发方式变革、能源配置方式变革和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最终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给我国能源变革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2014年3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人民政协报》发表署名文章《发展特高压电网 破解雾霾困局》,提出治理雾霾的根本出路是能源发展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关键是要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推进“一特四大”战略和电能替代战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我国能源从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战略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