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运铎:中国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开拓者

吴运铎:中国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开拓者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5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显要位置刊发了一篇题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的专题报道,将这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介绍给了全国人民。深受感动的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以示崇高的敬意。

吴运铎:中国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开拓者

春日的阳光飞越海岸线上的山峦,穿过玻璃照进病房。一天,吴运铎觉得自己恢复得很好,想试试走路。他接过妻子递来的两根拐杖,夹在腋下,左脚一登,身体一挺,竟离开了躺了7个月的病床,站起来了。“我能走啦!”吴运铎顾不上打扰隔壁病房的安静,兴奋地像个小孩子般开怀大笑。

“能动就能工作!”吴运铎请求上级买了一套化学仪器,把病房变成实验室,专心于兵工研究,创造了一种高级炸药。1948年的上半年,吴运铎回到了工厂。不久,他研制的仿美M48引信和仿美75毫米山炮弹成批投入了生产。

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在战争年代,他多次负伤,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100多处伤痕,几十块弹片仍然留在体内。

谁不知道枪炮无眼,火药无情?但吴运铎更清楚的是,前方的战友缺乏武器、急需弹药。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解放区的兵工设备“简陋、粗糙”——把水井的辘轳固定在支架上,井绳上吊一块100多千克的铁疙瘩,就成了锻打枪体、炮弹壳的“手摇汽锤”;在磨粮食的石磨轴上,套一条粗布缝制的传送带,就成了“人推发动机”;将手电筒灯珠磨出一个口往里面塞火药,一通电就成了“电发雷管”。(www.xing528.com)

就是在这样的“铁匠铺”里,建成了我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并首次制造出步枪和第一批平射炮、枪榴弹;制造出42厘米口径、射程可达4千米的火炮;研制了拉雷、电发踏雷、化学踏雷、定时地雷等多种地雷;在只有8个人的条件下,年产60万发子弹……

195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显要位置刊发了一篇题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的专题报道,将这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介绍给了全国人民。很快,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面世,从此深深影响了几代国人。小说被译成7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听说了“中国保尔”的事迹,特意看望了在苏联治病的吴运铎。深受感动的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以示崇高的敬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