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烽火中的延安兵工厂探析

抗日烽火中的延安兵工厂探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中所描述的兵工厂名叫延安兵工厂。斯诺深情描述的延安兵工厂,厂址设在吴起镇。中央交给李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建延安兵工厂。1939年5月1日,延安兵工厂自制的第一支步枪送到延安桥儿沟展览。为了表彰延安兵工厂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专门授予特等奖。大致与黄崖洞兵工厂、延安兵工厂同期,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兵工厂也陆续开工建立起来。

抗日烽火中的延安兵工厂探析

1936年10月19日,经过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武器装备一直靠从敌人手中缴获和自制的土枪土炮的红军备感制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于是,主力部队抵达延安后,中央立即决定建立兵工厂,用自己制造的武器装备武装自己、打击敌人。延安兵工厂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我军唯一的兵工厂(图1-1)。

图1-1 延安兵工厂旧址

“兵工厂像红军大学一样设在山边一排大窑洞里。里面很凉快,又通风,用斜插在墙上的烛台扦照明,主要的好处是完全不怕轰炸。我在这里看到有100多个工人在制造手榴弹、迫击炮弹火药手枪、小炮弹和枪弹,还有少数农具。修理车间则在修复成排的步枪机枪、自动步枪、轻机关枪。”这段话出自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一书。文章中所描述的兵工厂名叫延安兵工厂。

斯诺深情描述的延安兵工厂,厂址设在吴起镇。建厂之初,一切军工设备还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加之技术人员很少,只能维修军械。后来随着兵工厂规模的扩大,工厂的任务也由原来的只负责修理转为既修理又制造。此时兵工厂分成了两部分:一是东厂,即“修造部”;二是西厂,即“机器制造部”。但在这个时候日伪军也加大了对根据地的封锁和控制,企图扼杀我军兵工厂。兵工厂的同志并没有被面前的困难所吓倒。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人民的子弟兵用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武器,狠狠地打击帝国主义侵略者”。

1939年4月,东厂搬至何家岔。而此时部队手中的旧枪炮也修复得差不多了。兵工厂经过研究并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决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新枪。兵工厂设计的新枪比“三八”式短一点,刺刀是3个刃,并固定在枪管上,枪托为桃木。

人民军队的第一支自制步枪就诞生在这默默无闻的小镇。延安兵工厂的创始人,就是曾在“四·一二”白色恐怖中制造我党第一部无线电台的李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外贸部副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1938年初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当时正在共产国际工作的李强被召唤回国。从苏联到达延安,先是担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和无线电局的副局长(局长由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兼任),主持全面工作,1941年升任局长。中央交给李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建延安兵工厂。

回到延安的这年春天,李强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以探宝的目光四处搜寻发展兵工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在陕北高坡,李强发现:陕北棉花,是火炸药中硝化棉原料;延长沟的石油,是发展兵工的动力资源;黄土岗中的铁矿和煤矿,可以用来炼焦炼铁;陕北羊油资源可以用来提炼硝化甘油;木材资源可用来烧炭,这都是制造火炸药最好的原料。中央军委对创建延安兵工厂一直鼎力支持,多次下达命令要求各部队想方设法为军工局从前线或敌占区搞来各种设备、仪器、物资、原料并帮助护送到延安,为我军兵工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李强领导下,延安的军工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面,有了快速的发展。先是办起了战争环境下既便于转移又利于生产的“马背工厂”,接着又设计制造出生产枪械的专用机床。面对陕甘宁边区被封锁的形势和前线的迫切需要,军工局全体同志响应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主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生产枪械弹药。

李强多次对各军工企业的领导说:“只要你们能生产出机器、武器、弹药和前线需要的产品来,要什么条件我都设法保证。”总部还从沦陷区召集了一批技术工人,输送来延安,参加造枪造弹。“那时的条件非常简陋,但士气挺高;缺少原料,就用铁路上的道轨代替,没有铜,就号召前线战士收集废子弹壳,运到后方,再装上子弹头,称为复装子弹;没有专用设备,就用手工加工,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1939年4月25日生产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支七九步枪,这也是我军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当年军委军工局的老人如是说。(www.xing528.com)

延安兵工厂制造的步枪,从技术角度讲,比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样式短一点,刺刀3个刃,固定在枪管上,枪托为桃木。制造过程中,枪管加工是难点。没有深孔加工设备,工人就在车床上人工钻孔;没有拉线机,工人就用冷挤压的方法制造膛线。很快,依靠群策群力,第一支步枪就制造出来了。

1939年5月1日,延安兵工厂自制的第一支步枪送到延安桥儿沟展览。毛泽东主席拿起这支步枪仔细地看了又看,并拉开枪栓、举枪瞄准,高兴地说:“枪造得很好嘛!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 ”他又勉励大家:要创造条件,多生产,狠狠打击日寇。不久兵工厂就量产出了第一批步枪。这批步枪在进行全寿命试验时,打出了200发的好成绩。从此,在八路军战士手中开始有了自己生产的步枪。

为了表彰延安兵工厂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专门授予特等奖。延安兵工厂里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的生产场面。大致与黄崖洞兵工厂、延安兵工厂同期,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兵工厂也陆续开工建立起来。至1944年,陕甘宁边区已发展到120多家工厂,其中军工系统就有8个工厂;工人队伍发展到12 000多人,为边区的军工生产和民用工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抗日战争从相持阶段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各抗日根据地的军工生产有了快速发展。

1939年至1943年的五年中,延安军工企业共生产步枪9 758支,子弹220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1 500门,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修理枪支上万支,修炮4门,还为地方民兵生产了地雷上千万枚,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加快推进夺取抗战胜利的进程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延安兵工在支撑陕甘宁边区武器供应的同时,还为其他根据地提供技术与人才的支援。1939年7月,中央军委从边区兵工厂抽调技术干部和工人组成“工人行军营”,开赴晋冀豫根据地支援军事工业建设。此时的延安,就像是一块吸附力极强的磁石,引来一批又一批兵工技术人才,又像一个大熔炉,让来到这里的人百炼成钢,再分赴战火前沿。又犹如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为人民兵工吸纳造就英才、输送传播力量。这个过程,就是延安精神的生成逻辑——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精神,而每一个走进延安的革命者,又都成为延安精神的铸就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近13年,这13年是中国共产党史上非常重要的延安时期。这段时期内,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在革命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延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精神积累形成的,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培养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延安兵工厂的发展,以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正是延安精神的真实写照,在其中也不断孕育和充实着延安精神。

(摘编自《国防科技工业》,2015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