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生态文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机;低碳;可持续能源在2019年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上有一个争论:关于肯尼亚火电建设项目是否该建,其与生态保护和人民致富之间的冲突。跳出局部区域视角,从全球来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要更为严峻。气候变暖,不仅仅指海平面上升一点,或者是气温升高1 度的影响,会在海洋所覆盖的71%的地球表面导致能源增加,每天增加的能源吸收对气候的影响是巨大的。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周晋峰 王 静[1]

摘 要:当前,人类面临两大危机,一个是气候危机,另一个是生物多样性危机。这两大危机都直接关乎人类栖息地的安危。从地球的时间维度看,地球上曾发生过5 次生物大灭绝,人类工业文明的过度索取正在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维度看,人类经历了4 个文明时代,目前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在生态文明时代,仅从能源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绿色和低碳领域做出及时且有效的改变,这是一项极具挑战、高难度但事关人类存续的工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机;低碳;可持续能源

在2019年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上有一个争论:关于肯尼亚火电建设项目是否该建,其与生态保护和人民致富之间的冲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代表提出了火电项目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威胁。另有经济学家则认为这是环保主义者没有意识到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困难和经济发展问题。

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观点:(1)环保主义者不让建火电、不让搞发展是不对的;(2)为了保护一些鸟而让人挨饿是不对的。中国绿发会代表对此做出了回应:(1)环保并非反对火电,也不是反对化石能源,但什么时候该发展火电,还能用多久火电,需要多方面的科学论证和探讨;(2)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秉承绿色与低碳的发展模式,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一些鸟类或者其他动物,而更是为了保护人类的栖息地。

以上问题的探讨,恰好反映了关于低碳能源的核心争论。

人类栖息地并不等同于地球。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发展,先后经历5次生物大灭绝,依然绕日公转与自转,丝毫不因任何一种物种的灭绝或诞生而改变其存在。但对人类而言,目前地球是人类仅能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而人类栖息地存在的两大危机——气候变化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几乎是不易克服的。那么关于这个核心争论,放在人类栖息地危机中来解读,或许更为深刻。

第一,气候变化危机。对于气候变化危机的理解,有很多层次和角度。在这个危机下,有些局部地区还会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以20年作为一个观测跨度,我国长江源、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的降雨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也明显提高,有些地区的戈壁沙漠甚至长了草。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赤道的暖湿气流的力量增强,它北上所带来的降雨越过了喜马拉雅山,推到了西藏三江源,气候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在过去10年已经明显处于暖湿状态,降雨明显增加。甘肃也是这样,兰州从机场至城区20年间由荒地变成了绿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植树造林工程的作用,但气候因素是主要的。这只是气候问题给局部地区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不排除长远来看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冰川、高山融雪过快或消亡所带来的河流水量变化等系列深远影响)。跳出局部区域视角,从全球来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要更为严峻

2018年台风“山竹”的强度和影响之大,在过去百年难遇。但近年来,类似强度的台风发生频率明显提高。2019年台风“利奇马”甚至一直刮到了黑龙江,在山东半岛创造了有记录以来的雨量极值。那么为什么曾经百年不遇的台风现在经常发生呢?传统来讲,因为气候是波动性的,百年不遇是尺度,指一百年统计当中没有遇到极端气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大概率仍然会百年不遇。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现在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候是持续变暖加波动的,所以未来每年都可能遇到百年不遇的台风,而且记录将可能持续不断地被刷新。气候变暖,不仅仅指海平面上升一点,或者是气温升高1 度的影响,会在海洋所覆盖的71%的地球表面导致能源增加,每天增加的能源吸收对气候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二,生物多样性危机。地球经历了5 次生物灭绝,恐龙是在第5 次生物大灭绝的时候灭绝的,现在我们进入了第6 次生物大灭绝,其生物灭绝的速度已远超前5 次。据2019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与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数据显示,在所评估的动植物组别中平均约有25%的物种受到威胁,这意味着有大约100 万种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如果不采取行动来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驱动因素的强度,许多物种将在几十年内灭绝。

自199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之后,人类一直在共同努力。中国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审议发布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李克强、张高丽曾任委员会主任,现在韩正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中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但仍面临极大挑战。2000年,中国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在2015年提交答卷时,中国唯一一项没能完成的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当然还有很多国家也没有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这是我们要面对的时代背景。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发展经历了4 次文明,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每一次文明的变迁都会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原始文明的石器、农业文明的铁器、工业文明时代的蒸汽机。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不断进步,但也会带来各种问题,我们面临的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严峻挑战,也是生态文明时代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比如非洲猪瘟。在我国,猪肉老百姓吃得最多的肉类,直接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产生影响。2019年,猪肉涨价很快,引发了舆论的热烈讨论。猪肉贵的直接原因是供给的减少。而供给的减少与2018年非洲猪瘟直接相关。(www.xing528.com)

猪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换句话说,它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中国本来就有很多本土猪种,将近90 种。但是,这些遗传资源流失得非常快。2018年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第419 页中谈到了中国家畜地方品种多方面的抗逆性,群体中遗传性有害性状的频率相对较低。欧美家畜群体中存在一些由致死、半致死或其他有害基因导致的性状以及具有遗传制约性的其他有害性状,在中国固有家畜群体中的频率相对较低或完全没有。近20年的发展,中国本土猪种大量消失,猪的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地方猪种资源的迅速消失,意味着在大规模的疫病面前,整个种群都会面临重大风险。

再比如草地贪夜蛾。这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它不挑食且吃起来毫无节制,包括玉米甘蔗、稻谷、高粱马铃薯等多达76 科、353 种植物都在它的“菜单”内。而且,它们适生区域广、迁飞扩散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对农业安全造成极大危害,防控难度很大。在它入侵中国后,为了防治它,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视频会议进行专项部署,鉴于形势的紧迫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主要还是采取化学防治为主。正是因为缺少天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鸟类数量进一步减少,加之单一品种的作物大面积推广种植,使得物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也变得单一。农业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和市场需求对某一品种高产高效的推动,让粮农多样性日益危急,类似草地贪夜蛾的虫灾或者干旱等气候状况,都有可能给农业带来致命打击。

在分析了人类栖息地面临的危局后,我们来探讨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应该为绿色文明与低碳发展做些什么的问题。再回到肯尼亚火电项目的案例。

2019年3月,在肯尼亚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上,中国绿发会代表收到UNEA 的一封引荐信,称肯尼亚当地非政府组织(NGOs)联盟希望与中国社会组织代表讨论拉姆电站建设问题。在肯尼亚,中国建设的两个大火电项目之一就是拉姆电站。由于当地社会组织的反对,第一个火电项目在UNEA 开会之前被肯尼亚总统宣布撤销。拉姆电站项目也被肯尼亚的社会组织诉诸法庭要求撤销。2019年8月,当地法院裁决要求这个电站重新做环评,重新去评估落实该不该建这个火电站。

与肯尼亚火电项目类似的案例是印尼的一个水电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事关新发现就已经极度濒危的物种——打巴努里红毛猩猩的生存。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水电项目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应该是符合生态文明的,但实际上它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当地社群组织提出了红毛猩猩的问题后,原来资助该项目的国外资本退出。但后来中国一家银行资本进入,于是发生了和肯尼亚拉姆电站类似的情况。

对于这些生态危机全球性的关注及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当今能源政策、绿色政策、低碳政策重要的决策参考。特别是涉及环境公共利益的项目,它们的决策落地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公共环境安全,是关系人类栖息地可持续发展的。比如多年前的康菲石油渤海溢油事件,事件发生数年后中国绿发会进行海洋生物取样监测,发现其石油烃仍然存在。环境事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长期的,对企业和社会亦会带来深远影响。

如果说这些大项目和大事件距离普通人群生活较远,我们可以举一个与饮食相关的案例。经大数据统计,西方人因食肉过量带来大量疾病,比如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国饮食状况相较西方国家还算不错,但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数据对比发现,与传统饮食习惯和中国人的膳食指南相比,国民平均的肉类摄入量已经超量一倍。这意味着我们的健康会逐渐出现多种问题。而肉制品的超量消费,带动畜牧养殖业的不断扩大规模,进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原因之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出,畜牧业每年制造的温室气体总量产生的升温效应相当于7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而作为肉类和奶制品来源的牛是最大的气体制造者,它们会排出大量温室气体甲烷。假设中国人也和西方人吃同样量的牛肉,那么气候变暖将大幅加速。幸运的是,我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变成西方模式,这也是中国绿发会大力提倡“良食”行动,避免浪费和建议素食优先的重要原因。这个案例说明,绿色、低碳发展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生态文明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且应该做出改变。

尽管两大危机紧迫且艰巨,但从现在开始发展可持续能源与绿色发展为时未晚。

以《蒙特利尔议定书》为例。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该议定书的诞生与三位科学家发现臭氧空洞以及臭氧空洞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有关。因为人类大量生产、使用冰箱空调等需要氟利昂的产品,使得臭氧层被破坏,甚至出现臭氧空洞。臭氧层的存在对所有动植物都非常关键,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可以免受紫外线的辐射,可以说,它是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保护神”。如果臭氧不能在紫外线的太阳辐射下保护地球的话,生物全都会死亡。极地臭氧空洞的出现引起极大震动。由此推动了《蒙特利尔条约》的诞生。人类开始限制氟利昂的使用。当然这一过程也是很艰苦的,当时也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一条约将影响空调工业,进而导致数百万人失业,很多企业界人士向环境保护者发出诘难。但是政府和科学界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观测出可喜的结果:经过几十年的共同致力于关注臭氧问题,臭氧层厚度在增加,空洞在弥合,人类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原本企业家和资本家们担心的那些问题,都随着科学不断进步而被逐个化解了。

就像中国绿发会在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上与专家争论的那样:专家说火电低廉、高效、持久、稳定,是工业的必需能源。但是这并非定论,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似太阳能等能源有效利用和成本的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甚至有很多专家表示太阳能的应用成本现在已比火电要低。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两大危机有正确且清楚的认知,并逐步去改变的话,很多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对于解决方案,中国绿发会提出了“基于人本的解决方案”(HbS)。HbS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它强调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在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造成的,只有人类自身开始改变,才能帮助问题得到解决。一个人自身的改变,还能影响其他人、企业、机构、政府等更多的社会单元做出改变。在2018年高温的夏天,15 岁的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 没有选择去学校上课,她一个人坐到了瑞典议会大楼前,呼吁政府对气候变化做出回应并就此引起了全球性的连锁效应:她独自一人的“游行”很快被拍下来传遍了网络。从第二天开始,陆续有人加入了她的抗议,她受到的全球性关注也在累积。她的标语逐渐被翻成各国语言流行于全球,激励了同样对气候议题有想法的学生。2018年12月,在全球270 多个城市,有超过2 万名学生参与了气候大游行。2019年2月和3月,欧洲又有近万名学生走上街头呼吁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HbS 同样也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思路,强调人民的参与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案。面对生态危机,应该让全民参与、行动起来,生态问题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小问题,而是与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亦即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要去行动,每个人所能发挥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这足以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态文明时代,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栖息地所面临的危局以及改变危局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并在生活中、决策中、实践中参与、引领、重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的能源政策、能源行为、低碳努力就会早一点获得好的成果。中国政府关于气候问题的多项承诺都提前完成了,正是因为我们顺应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在加速地去迎接这个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