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下行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变化

新时代下行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变化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关系行业发展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问题使得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纺织产业有序转移,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转变。资产回报率、劳动报酬偏低的现状,折射出行业盈利能力与经济贡献的错位。

新时代下行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变化

(一)社会主要矛盾在行业的体现:三个不平衡、三个不充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到现在,36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首次改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关系行业发展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从需求端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出的是行业面临的消费升级与需求变化,这是大的外部环境,需要主动适应。从供给侧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质上是行业发展中的结构与分配问题、程度与效率问题。“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供需之间结构不平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收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侧重于创新应用不充分、产融结合不充分、环境建设不充分。

1.消费升级是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集中体现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绝对值在提升,但是衣着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占比降低隐含的逻辑是,在社会生产力提升的推动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居民消费内涵日渐丰富、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当前,整个居民消费正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关注有形产品向关注服务体验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等特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增长、中高收入阶层崛起的推动下,纺织行业消费需求也开始由以“物美价廉”为代表的生活消费需求向以“品质卓越”和“体验丰富”为代表的品质消费需求和体验消费需求过渡。消费升级加速,多种需求并存,这就对行业供给提出了新要求。行业产品必须以更多形态、更多方式融入居民消费中、融入价值创造中(表4-3、表4-4)。

表4-3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2017)

表4-4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衣着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供需之间结构不平衡

中国已连续五年占据世界最大境外消费国的位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加1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网购的用户达0.42亿人,同比增长82.6%。中国居民境外消费规模的扩大正是供需结构性不平衡的直接结果(图4-11)。

图4-11 2012~2017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供需结构不平衡表现在要素供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在要素市场,原料供应受机制政策影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棉花为例,国内外棉价差较大,降低了纺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棉花质量不高,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问题使得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在商品市场,产品同质化倾向较重,部分行业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匹配存在错位,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品质质量、品牌影响亟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亟待增强。

3.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资源要素分布、竞争优势变化与多年发展形成的产业区域格局存在不匹配问题。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纺织产业有序转移,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转变。从投资来看,2012~2016年,东部地区投资额由4556.21亿元增长至7390.40亿元,增长了62.20%;中部地区投资额由2628.95亿元增长至4143.94亿元,增长了57.63%;西部地区投资额由607.85亿元增长至1304.41亿元,增长了114.60%(图4-12)。但从总产值看,东部地区纺织产业、服装产业、化纤产业的工业销售总产值均占到全国的72%以上。2016年中纺联确定的199家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行业的40%。其中东部地区占到集群总数的84%,中部地区占到11%,西部地区只占5%。这种区域上的不平衡阻碍了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应用,限制了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表4-5)。

表4-5 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图4-12 2012~2016年中国纺织工业区域投资额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

4.产业之间收益不平衡

近年来,尽管全社会工资收入在普遍上升,但在各行业中,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2015~2016年制造业中的单位负责人收入水平低于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从收入差距看,2014~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的收入分别是制造业从业人员工资的2.15倍、2.21倍、2.22倍,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表4-6)。在资本市场,纺织、服装、化纤三大板块的资产回报率偏低,与食品等行业有较大差距,反映出行业盈利能力的不足。资产回报率、劳动报酬偏低的现状,折射出行业盈利能力与经济贡献的错位。行业在社会利润分配中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得优质资源不能够在行业有效聚集,从而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长远发展(图4-13、图4-14)。

表4-6 不同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4-13 制造业内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4-14 200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www.xing528.com)

5.创新应用不充分

从2015年开始,中国知识产权相继实现两个“100万件”的突破,即年发明申请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都突破了100万件。从行业来看,科技创新要素投入也不断加大,创新产出连年递增。“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授权专利共14.5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约3.48万件,较“十一五”期间授权发明专利数增加164.86%。但总体看,行业专利的含金量不高,在核心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方面创新仍显不足,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专利价值存在一定的异化,大多数专利处于“闲置”状态。创新应用不充分形成了对行业创新资源的极大浪费。

6.产融结合不充分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行业发展的老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不论是债券发行金额还是沪深两市企业的总市值,纺织服装行业均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图4-15、图4-16)。行业产融结合不充分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社会认知有偏差、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企业对资本运作不熟悉、对金融工具使用不充分、对金融创新参与不及时的因素。以资产证券化为例,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对现金流的重新设计和证券分层,一方面使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实现变现,另一方面能够对资产信用风险进行重组,对于企业实现“三去一降一补”有积极意义。作为资产端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通过真实销售、破产隔离、信托设立、资产分级、有限追索等机制能够实现表外融资。以这种方式融资,纺织服装企业即便信用评级较低,只要有优质财产也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2016年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井喷式发展,发行规模4730亿元,但行业企业对此参与使用非常有限(图4-17)。

图4-15 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2日不同行业(银行业除外)债券发行金额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4-16 截至2017年11月22日沪深股市不同行业总市值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4-17 2016年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

(数据来源: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

7.环境建设不充分

中国每年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在海外实现,但海淘到的产品却很多来自中国;消费范围也从奢侈品等转向奶粉等日用品。这反映出消费外流的原因不只在制造能力上,也在品牌影响与消费环境上。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一项对比研究显示,中国国民对本土品牌的信任度不高,品牌忠诚度比日韩要低一些。中日韩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TOP10中,日本本土品牌在前10名中占了8位,韩国本土品牌占了5位,中国只有华为同仁堂两家(表4-7)。这充分反映出行业在环境建设的不足。在文化建设方面,纺织服装作为文化载体和时尚表达,离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目标要求依然有差距,行业内文化资源的应用与推广程度不高,消费市场培养力度不够,中国时尚话语权与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在责任建设方面,行业对社会责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深度、重视程度需要加强。市场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依然面临挑战,假冒伪劣的个别现象对行业消费环境形成了破坏,赊销行为对供应链诚信与产业协同造成了一定影响,信息时代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亟待探索。

表4-7 2017年中日韩三国消费者忠诚度与喜爱的前十大品牌

(数据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

(二)行业发展要寻找新平衡

在主要矛盾转变的大环境下,行业追求的已不是单一维度线性发展,需要在质与速、虚与实、义与利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1.质与速的平衡

当前,时尚周期在缩短、产品迭代在加快,缺少耐心与短暂关注正成为一种消费趋势。这种需求传导到产业链前端,要求产品开发与供应必须更快速、更敏捷。速度已日渐成为一种竞争优势。Zara、H&M等传统快时尚品牌的快速发展,Boohoo.com、ASOS和Missguided等超快时尚的迅速崛起是很好的例证。但所谓欲速则不达,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要注意过度关注速度竞争会降低创新质量。盲目竞争,会引导企业资源流向短期投资,忽视长期性、根本性领域的投入,习惯引进,怠于创新,破坏长期创新发展的土壤。如何把握好质量与速度的平衡是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些优秀的行业企业通过工程化的方法,将标准化、模块化融入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例如,江苏联发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融入产品开发,以体系化的方法与专业化配置进行创新,每年开发新色织面料1000多款,公司已获专利117个。上海鼎天借助信息系统,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进行了整合,建立起了个性化小批量的快速反应平台,实现了“免费打样”和“无最小起订量”。

2.虚与实的平衡

行业要协调好虚与实的平衡,就是要正确处理比特与原子、金融与实体、服务与制造的关系。纺织服装是网络交易商品的第一大品类,行业网购渗透率高于零售整体水平。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等纺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使得行业的组织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产融结合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主流趋势。行业通过产融结合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以较短时间实现资本的扩充与增长、推进企业多元经营;但同时行业也面临着如何管理金融风险,如何避免脱实向虚的问题。制造服务化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在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服务。智能制造的发展,使得制造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如何转变价值创造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实现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需要行业智慧。

企业在虚实结合时,应当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与行业特点相适应,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以发展主业为根本,避免产业空心化。例如酷特、报喜鸟、红豆等企业采用C2B模式实现大规模定制;淘工厂利用工厂的剩余产能发展共享经济;鄂尔多斯借助电商平台市与信息化系统提高供应链效率;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行业尝试(图4-18)。

图4-18 2012~2016年服装行业网购渗透率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业研究中心、毕马威

3.义与利的平衡

寻找义与利的平衡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行业生态、短期收益与长远价值的关系,实现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既要追求经济增长,也要夯实产业发展的土壤,既要优化产品供应,又要履行好社会责任。

一方面纺织工业可以通过资源循环、节能降耗、产品溢价、资本运营等途径,使责任履行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2017纤维年报》显示,全球每年抛弃1400亿件衣物;有研究指出服装转售已成为180亿美元的产业,到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0亿美元;这些显示出未来行业循环经济的广阔空间。国信证券的数据显示,环保板块上市公司2016年实现了净利润30%的高增长;阿里零售平台数据表明,绿色商品在同类商品中的溢价达到3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7年绿色债券规模稳步扩大,至9月末的发行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发行数量(不包括资产支持证券);责任资产化趋势明显(图4-19)。

图4-19 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出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来源:CBI,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2016)]

另一方面,实现义与利的平衡需要在行业层面推进责任共识的形成,完善行业诚信体系,保护行业发展生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致力于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推进行业责任价值的实现。通过将已有系统集成,中纺联正在打造可视化互联网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可持续采购对接提供渠道,已有数百家企业登录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