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市场需求弱势复苏
2017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延续复苏态势。联合国于12月11日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快增长。全球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2017年的增长速度高于上一年,这种改善是一种普遍现象。投资、贸易和工业产出的显著增长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不断增强,共同支撑了本轮的经济复苏与反弹。从我国服装三大传统出口市场表现来看,欧盟市场复苏步伐加快,美国经济内生动力加强,日本消费市场温和回暖。2017年以来,上述三大市场服装进口额降幅较前期均有所收窄,消费景气度显露回升迹象,市场需求改善。从欧盟统计局、美国商务部和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服装进口最新数据来看,欧盟、日本服装进口额同比增长1.52%、3.56%,比2016年全年提升1.61个、15.83个百分点;美国服装进口总额小幅下降了0.29%,比2016年全年降幅收窄4.94个百分点。
同期,欧盟、美国自中国的服装进口额出现下滑,同比分别下降了1.07%、3.09%,降幅较2016年全年分别收窄了6.43个、5.49个百分点,日本自中国的服装进口额同比增长了1.80%,比2016年全年提升18.38个百分点(表1-9)。
表1-9 欧盟、美国、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情况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美国商务部、日本财务省)
1.欧盟: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服装营业额波动中提升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欧盟GDP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2.6%,欧盟经济复苏保持连贯性和普遍性,复苏步伐加快。从服装业销售表现来看,欧盟及欧洲主要消费市场纺织服装及鞋类批发零售营业额指数在波动中有所提升(图1-16)。
受上述因素推动,2017年1~11月,我国对欧盟服装出口金额为330.22亿美元,同比下降1.99%,降幅比2016年同期收窄了6.76个百分点。
图1-16 2015年以来欧盟主要国家批发和零售业纺织服装及鞋类营业额指数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2.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服装消费小幅增长
2017年,尽管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新政导致美国经济走势存在诸多未知,但受益于美国就业增长持续强劲、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有所增强。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7年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3%,高于一季度的1.2%、二季度的3.1%。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自2013年以来触底反弹,这为消费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但由于美国消费者对服装等商品的支出缩减,对医疗、保险类等服务类支出增加,导致个人服装消费仅保持小幅增长(图1-17、图1-18)。
图1-17 2010年以来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图1-18 2015年以来美国个人服装消费增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7年1~11月,我国对美国服装出口金额303.22亿美元,同比下降0.53%,降幅比2016年同期收窄了6.55个百分点。
3.日本:消费市场温和回暖,服装销售降幅收窄
2017年以来,得益于出口增长和工业生产活跃,日本经济温和复苏,为消费市场回暖集聚动能。自2017年4月以来,日本家庭户均消费支出同比一直保持增长;从销售市场来看,虽然日本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仍为负增长,但降幅较前期已明显收窄。据日本财务省数据,2017年11月,日本零售业服装产品销售额为3642.2亿日元,同比微降0.2%(图1-19)。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7年1~11月,我国对日本服装出口额为146.95亿美元,同比下降0.88%,比2016年同期降幅收窄6.13个百分点。
4.东南亚等国竞争加剧
东南亚等国服装出口对我国形成持续竞争压力。虽然外需市场有所回暖,但是我国服装出口仍呈现负增长态势,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服装贸易格局重塑过程中,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而外商对采购成本的敏感度提高,越南、孟加拉国等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纷纷凭借成本优势、关税优势挤占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自2010年起,中国占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根据欧盟统计局、美国商务部和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服装进口最新数据,近一年,欧盟、美国和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的比重分别减少了0.88个、0.97个和1.08个百分点,订单明显向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转移(表1-10)。
图1-19 2015年以来日本零售业服装产品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www.xing528.com)
表1-10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在主要进口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美国商务部、日本财务省)
(二)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加速
1.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提升,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在6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这显示过去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逐步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三品战略”的推进下,产品品种不断丰富,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质量在不断提升,为服装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电商及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快速抹平了消费行为在空间和物理上的阻隔,加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消费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继续加快。
2.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速放缓
2017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放缓,加之与个人发展和生活享受相关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衣着消费支出的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9%,比2016年回落0.9个百分点。在整体消费支出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的比重持续走低,增速也远低于居民人均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消费支出的增速。2017年前三季度,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890元,同比增长2.6%,比2016年回落0.7个百分点,衣着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6.8%,分别比2016年三季度和2015年三季度减少0.3和0.7个百分点。
3.供需错配抑制消费提升
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不断转变,消费需求日趋多元,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使得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消费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服装消费领域呈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大众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则供应不足。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我国服装行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黏性和迟滞,导致新产品和新服务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产品品质、创新力度和定制服务未能完全顺应消费升级的变革,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供给与消费之间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进一步提高。
4.三、四线市场消费升级加速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国内三、四线城市的服装市场迅速成长,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者逐渐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追求品质、时尚和品牌。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服装品牌一类是在本土发展起来的品牌,另一类是越来越多的在一、二线市场拥有较为成熟的运营体系的国内知名服装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战略布局步伐,将销售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市场。由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主力是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加之互联网技术与普及程度的提升,电子商务使得以地理区域划分的一、二、三、四线市场的销售日趋交叉与融合,三、四线市场消费升级正在跨越式加速。
(三)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服装企业的成本主要由生产要素成本、税负成本和融资成本构成,其在工业领域中居于比较靠前的位置,成本上涨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成本费用达19385.06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长幅度仅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略低0.19个百分点,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增长了3.45%、2.29%和10.98%,增幅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从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变化来看,服装行业的该项比重一直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服装行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表1-11、图1-20)。
表1-11 2017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综合型人才匮乏掣肘企业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国服装产业传统优势的逐步弱化和消退,劳动力结构性紧缺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直接导致珠三角、长三角等服装主产区“用工荒”问题加剧;另一方面,在服装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加速渗透,企业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日新月异,跨界运营、资源整合、高端管理、创意时尚设计等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图1-20 近年服装行业成本费用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产业配套与协作有待加强
从产业链纵向来看,服装企业对上下游关键环节缺乏控制能力。由于上下游产业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面辅料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供应信息在供应链间的有效传递不畅、不及时,反应速度迟滞,导致各环节无法实现以端到端的模式链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链纵向的敏捷性和动态性。从产业链横向来看,企业与利益相关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有限,研发、设计、生产、贸易、流通、信息、检测等环节在运营和创新协同方面不能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特别是服装企业缺乏上游面料、技术、服务等供应商的有效支撑,导致服装企业的创新成本提高,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