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杰[6]
无论到什么时候,原点性的问题是颠覆不了的。如果说韩都衣舍、大朴、roseonly做对了什么的话,最根本的,还是用靠谱的方式抓住了顾客的需求,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就像陈春花老师所说的:“互联网不是关键,走到顾客端才是关键!”
但互联网毕竟改变了一些东西,那便是,现在的企业必须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甚至,必须更积极地讨好消费者,与之完成沟通,跟他们心贴心,否则,已经变得愈发“傲娇”的顾客们,很快就会把你抛弃,再去找下一个产品、下一家企业。
市场没有走远,市场是在回归,回归到一个更高级、更纯粹、更直接的状态。在某种意义上,市场回到了前工业文明,尽管从技术上,它是进入了后工业文明。
市场就是对话,是有人情味的对话。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科技作家道克·希尔斯在千禧年到来的时候也曾这样说过。现在这一切都在成为现实。
在前工业时代,买卖双方交易的过程是通过亲密的互动来达成的。就像人们到裁缝店里买衣服,问长问短,量体裁衣,甚至大家都是邻居,你住街头,我住巷尾,有事没事时常还要走动走动,互道家常。你会发现,这种市场就是一种有人情味的对话。
工业时代的分工法则改变了这种状况。产销开始分离,有的企业专注生产,有的企业专注销售,所谓“流通业”,或是企业中有的部门聚焦生产,有的部门聚焦销售。久而久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被拉开了。许多时候,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迫于生存需要,会情不自禁地把压力传递到销售端,甚至会使出各种伎俩迫使消费者就范。于是,买卖双方渐渐失去了往昔的情感联结,冷冰冰的对视,交易变成了一场煞费心机的博弈。
但互联网正在改变这种游戏规则。用韩都衣舍创始人赵迎光的话说:“从传统的商业世界到互联网世界,是从陆地世界到海洋世界”。想来也的确如此,陆地世界是板块分割的,你在北京,我在天津,各地有各地的生意,彼此不挨着,但海洋世界是连成片的,你人在上海,我人在广州,但是你我的店都开在网上,各地的消费者也都在网上。
这时候情况变了。在陆地世界,消费者想买一件衣服,从街头逛到巷尾,又从巷尾逛到街头,一共三家店,总得买一件。但是在海洋世界,消费者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货比三家,不,是货比N家,消费者只需动一动鼠标,光是淘宝上就一共有1,000万卖家,实在太有的可选了。这时候,消费者不会再选择“将就”,而是必须“讲究”。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场革命的话,从买卖双方的关系来看,这意味着一次权力移交———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而相应的,企业的姿态必须做出改变!这几年,阿里巴巴公司所倡导的C2B也好,“产消合一”(Prosumer)也好,实际上都是买卖双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重新回到前工业时代的“前店后厂”模式,以参与感来维系与消费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逐渐清楚了,互联网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就像齐美尔所说的“桥与门”,这种指代具有哲学意涵:桥是连接,门是隔绝。互联网架起了一座座桥,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正在到来,而另一方面,对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正在踢门。
互联网改变的是彼此之间的关系: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时间、空间维度上极大释放,从而改变了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过程,与这些环节相关的产业皆会受到影响。
互联网原生品牌们正置身并参与着这一次变革。最初,因为这些网商们什么都没有,俗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它们只能依靠消费者,只能低下头来倾听消费者的心声,解决他们关心的痛点问题,成全消费者的同时成全了自己。但是在无意中,网商们却走出了一个前瞻的模式:从供应链走向了需求链,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谋求市场的最终扎根,即扎根于消费者的心中,而非扎根于区域市场。(www.xing528.com)
传统商业由于按区域划分,总是有较强的“属地性”,而互联网商业则要重视“属人性”,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以群分”。网商必须真正了解消费者是谁,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不仅要弄清他们的需求,而且要弄清他们的梦想。
就像大朴所坚持的:务求“安全、质朴、舒适”,所有产品都采用棉、麻、丝、毛等纯天然材料,产品无甲醛,无荧光增白剂,无致癌芳香胺。就像roseonly所希望的:全球顶级的厄瓜多尔玫瑰只为“信者得爱,爱是唯一”“一生只送一人”。
这些都是有情怀的事儿:使消费者成为企业的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与疾苦或抱怨,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继而,尽企业所能做出改变,持续地帮助消费者改变生活方式,直至实现他们的梦想或生活理念。
从需求端看,这种市场的变化仍然机会巨大,就像roseonly千元玫瑰的热销印证了新兴中产阶级群体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从供给端看,这种市场的变化终将牵动全局,就像韩都衣舍已经意识到的,要改变的是整个供应链体系,令其极为柔性。而最终,我们将迎来的是一种独特的互联网经济体的结构,“互联网+一切”。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是美好终将出现,并且脚步越来越快。
[1]丛龙峰,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和君商学首席管理学家兼教学研究总监,曾任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版)执行主编。
[2]王治全,大朴网创始人。江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3]葛伟炜,《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4]周宏骐,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专注于商业模式和营销战略。
[5]上海伟雅,网商故事和网商研究专家,著有14本讲述草根网商故事的图书,伟雅网商俱乐部发起人,本名宋小林,笔名和网名为上海伟雅。
[6]王金杰,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互联网与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阿里巴巴“活水计划”合作学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