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队稳定与激情,是电商渠道核心

团队稳定与激情,是电商渠道核心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管是哪个渠道,一切运营都要靠团队完成,只有团队稳定,并充满干劲儿,渠道才有健康发展的根基,从这点上说,团队才是电商渠道的核心竞争力。盛振宇现在已是电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不过,在设定业绩指标时,团队管理者也会充分考虑年轻员工的心态和特征。2013年“双11”结束后,电商团队当月8,000万元销售额的任务指标已经完成,但两个部门经理主动提出要争取做到1亿元。

团队稳定与激情,是电商渠道核心

虽然王丹认为电商之本在于零售,但在他看来,当前决胜电商渠道的关键点已不在零售端,而是在后台。前几年是电商的野蛮生长期,业务逐年呈爆发式增长,后台一直是跟着前台的需求在跑。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已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局面,大家在品牌、企业资源等方面都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拼的是后台的实力,并将逐步转变为后台推动前台的业务发展。不管是哪个渠道,一切运营都要靠团队完成,只有团队稳定,并充满干劲儿,渠道才有健康发展的根基,从这点上说,团队才是电商渠道的核心竞争力。

电商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普遍很大,但马克华菲的电商团队从2011年的三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近百人,整个队伍一直很稳定。那么,在电商人员普遍浮躁,电商团队又需承担利润率等考核指标的现实面前,他们是如何保持团队稳定,并激发成员的忠诚和敬业精神的?王丹的回答是“70%在于相同的价值观,20%在于激励,10%在于这两年的快速增长”。

首选是价值观,不是能力。马克华菲电商团队招人时,最关注的并不是薪酬成本或技术能力,而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看他的价值观是否跟团队一致。激情、协作、责任心,这是进入马克华菲电商团队的三个“硬”指标。团队中曾有一名员工,研究生毕业,数据分析能力非常强,但他总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很强,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不愿意协作,也不擅长沟通。他的表现不但影响到工作,也影响到团队的士气,主管找他谈了许多次,也未见其改观,不久前他被王丹劝退了。

敬业来自“擅业”和“乐业”。马克华菲电商团队格外注重岗位与人的匹配度。比如,他们希望商品部招的人能拥有传统线下经验,因为线上和线下的货品规划流程没有太大差别;如果是招运营人员,他们则会要求对方有线上背景,因为线上渠道的运营需要员工懂得互联网特质;而对于部门经理,则要求必须在30岁以上,因为“经理这一级别的人,其实不是看他有多强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沟通协调能力,而这离不开阅历的积淀”。

分销渠道部经理盛振宇2006年加入马克华菲,先后在零售、渠道、商品等多个岗位工作,对线下渠道的运营可谓熟门熟路。2010年年底,马克华菲做了一次大的组织调整(但不涉及电商团队)。公司CEO杨坤田当时告诉管理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期望做出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盛振宇希望给自己一个新的挑战,就提出想去陌生的电商团队。“当时,电商那边正好急需一个懂商品的人,而我在这一块做了多年的相关工作,加上我也有这个意愿,于是公司就让我去负责电商的商品协调和规划。”盛振宇现在已是电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

“线上达人”更需要关爱。电商团队的管理者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以为做电商的人习惯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一个个都很“宅”,不太在意人情冷暖。而事实是这群“线上工作者”更需要来自线下“实打实”的关心。盛振宇说,人们出来工作,要求无非就两个:一个是赚钱,一个是开心。如果公司给的待遇跟其他企业差不多,工作环境又让人开心,员工就会很稳定。(www.xing528.com)

马克华菲电商团队的办公区摆放了许多绿色植物,这是为了减少电脑给员工带来的辐射。在这里,每逢过年过节,员工都会收到各种礼物,比如生日的祝福、情人节的玫瑰花感恩节的棒棒糖,每年圣诞节还有盛大派对。2014年春节前,电商团队给每位员工的父母购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并给他们寄去一封CEO杨坤田亲笔书写的感谢信,感谢他们养育了优秀的子女,为公司送来了优秀的人才。

电商团队每月会评比月度之星,通过全民公选,推举出当月在某个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同事,然后将获选者的照片贴到光荣墙上。电商办公区有一块业绩墙,上面是直营团队和分销团队的全年业绩PK。两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月度业绩指标,哪个团队指标完成得更好,就获胜,并获得一笔额外的团队基金。团队成员可以用这笔基金去搞各种活动犒劳自己。

激励“新生代”挑战自我。不过,在设定业绩指标时,团队管理者也会充分考虑年轻员工的心态和特征。王丹说:“60、70后员工的责任心非常强,不管什么困难他们都能承受,而对于80、90后的员工,如果你的目标高于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反弹,不但不接受,还会产生消极思想。如果你给出的目标刚好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他们就愿意去完成,如果你再多关心他们,多支持他们,他们甚至会自发地挑战自己,实现高于目标的业绩。”

在马克华菲,我们听到一个“1亿之约”的故事。2013年“双11”结束后,电商团队当月8,000万元销售额的任务指标已经完成,但两个部门经理主动提出要争取做到1亿元。他们为什么会给自己加码?立约人之一盛振宇回忆说:“从10号到12号,我们连着两天两夜都在公司。12号下午,我和王总、直营部经理周昊,还有两个主管,一起去仓库查看后端物流情况。当晚从仓库回来的路上,我们在盘算这次活动做了多少销售额。算完之后,我一想,这个月离月底还有十多天,我们已经做了快9,000万了,接下来应该还能再做一些。于是,我信口对周昊说,咱俩这个月冲1亿吧,我觉得好像有戏。周昊想了想问我,你能做多少?我说,我再做个700万,你也再做个300万,加起来就能有1个亿,怎么样?他说回去算一下。第二天一早,我俩碰了一下头,这1个亿就定了。最后,那个月真的就冲过了1个亿。”

盛振宇和周昊的“1亿之约”听上去是“信口”定下的,背后透出的是两位经理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对自己团队的信任。谈起与员工的关系,盛振宇说:“在我们内部,王丹总经理是给我们经理打杂的,我们是给主管打杂的,主管则是给员工打杂的。领导不是给下面的员工施压,而是要为他们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