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间,电商行业以每年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蓬勃发展,两倍于GDP增速。毫无疑问,抓住了这一轮行业增长机会的企业,某种意义上就像站在了风口,很容易拔地而起,腾云驾雾。
这阵风有多猛烈呢?2009年“双11”诞生的时候,淘宝商城交易额仅0.5亿元。2015年,这一天的天猫交易额已达912.17亿元。各大商家大卖特卖,荣耀手机销售额破11.93亿,海尔家电销售额达4.77亿元……或许连阿里巴巴也没想到,自从2011年第一次提出要把“光棍节”变为“网购狂欢节”,短短的几年,这一设想早已变成现实,且年年都会刷新记录,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但在电商业井喷之势的背后,有多少企业一飞冲天,就有多少企业刹那芳华。这个时代似乎只记住了英雄少年,而忘却了美人迟暮。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但看不见他楼塌了。当创业成为这代人的摇滚,哪怕只有1%的成功率也足够了。
不过时代总会冷静下来,就像台风总要停下来,人总要长大。有多少人还会念起柠檬绿茶和麦包包?它们曾经是最牛的电商企业,但早已风光难再。有多少人还会知道,永辉超市推出的生鲜类电商网站“半边天”,仅仅2个月,网站就再也无法访问;以纯经营了2年的电商业务,也悄悄退出了线上渠道;随风飘散的恐怕还会有富士康的电商梦想……这些传统的企业在“互联网+”的风潮中纷纷受挫。
仅仅站上风口是没有用的,风总会小下来,重要的是你要审时度势,捕捉到下一个时代的风向,在行进中调整姿态,及时完成进化。从纸飞机变成飞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借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话说就是,“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一切都与长期有关。)
是的,一切都与长期有关。做企业当然要顺势而为,但也要回归本质。长期的企业观察令我们意识到,电商领域的创业创新,在度过最初的兴奋期之后,已逐渐进入实质阶段,进入后电商时代,整个行业开始重新回归理性,仅靠互联网思维赢得战略先动优势的企业已日渐式微,大批缺少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面临着在行业性洗牌中被淘汰的风险。人们越来越能够理解: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回归商业的本质,最终留下来的是那些更懂这门生意本质的企业,而非更懂互联网的企业。
我们很认同马云先生的观点,他说E-commerce(电子商务)这个词,以后就没有“E”了,就是“Commerce(商务)”。也就是说,“你不做电子商务,就无商可务”。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常规武器,一种标配。但是另一方面,当传统企业都开始电商化,电商企业就必须传统企业化了。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进化方向。
作为“中国管理第一刊”,《商业评论》坚持扎根企业的采编思路,开发了诸多优秀的电商案例,聚集了一批国内顶级的管理专家,这些案例和专家的观点都是经得起逻辑推敲和时间检验的。此次出版《电商进化论》一书,我们也是希望藉此表明态度,阐明方向,以期帮助中国企业家在“互联网+”的风潮中飞得更远、更稳。
本书共分六章,以下简单介绍一下章节安排:
第一章“云商业的大创想”,由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主笔,给大家展现了未来商业的大图景。你将了解到,随着互联网与商业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企业间协同,以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将如何演化?我们熟悉的商业又将被如何重新定义?
第二章“传统企业转型: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落地”,主要是复盘马克华菲与相宜本草的两个案例以及专家的观点。作为国内较早试水“电商”的两家传统企业,它们最初的办法都是在线上逐步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体系,以免拖累线下运营。他们的“互联网+”,是在传统线下体系之外,再另外“加”一个线上的体系;但后来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与企业整体战略布局贴合得越来越紧,相信这两个案例会对传统企业转型提供经验。
同时也要提到,近两年进军电商的企业,玩法又升级了,线上市场和前景已经明朗化了,不再是试水,也没有时间慢慢在线上积累,而是要迅速切入,把传统企业的线下优势与线上资源快速结合,这条路径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Offline to Online)”。
第三章“O2O:从合数效应到乘数效应”,要重点关注两家O2O企业,一家是国内婴幼儿营养品及护理品的领先企业合生元公司,他们在2013年9月才进入电商渠道,一年时间,来自线上的订单就达到了124万笔。另一家企业是国内婚纱摄影巨头金夫人,这是一个服务业的O2O案例,婚纱摄影是高单价、低频次、非标准化的体验型产品,需要从业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创意。
O2O想起来很美,但真要落地并非易事,比如,线上、线下利益如何分配?线上的流量从何而来?合生元和金夫人的案例对这些问题都做了解答。(www.xing528.com)
第四章“互联网原生品牌:从扬长到补短”,详解三个案例,分别是韩都衣舍、大朴网和roseonly(诺誓)。这是三个典型的互联网企业、网商原住民,借这些案例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下,互联网改变商业了吗?答案是,没有。商业的本质没有变!有两个问题始终是最核心的:前端用户差异化,后端运营高效化。
同时你也会发现,在新的经营环境下,新生代企业要想崭露头角,弯道超车,也需要用新的市场观、人才观武装自己,这才是符合新生代消费者与员工需求的做法。
第五章“垂直平台:从轻资产模式到重资产模式”。由于互联网边际成本极低的特点,在互联网行业涌现了大量的平台型企业,BAT[即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的首字母缩写]已经在各自领域做成了最大的平台企业,其他企业还有机会吗?有,科通芯城和房多多即是例证,他们的特点就是重度垂直。
事实上,要成为有竞争力的平台型公司,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在后BAT时代,竞争壁垒就是“重度垂直”。首先是做垂直细分市场,其次是“重”,它又有两层含义:第一,重客户,即更加深入聚焦和了解客户;第二,重运营,即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借助线下运营体系才能完成,而且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形成O2O的闭环。
第六章“电商的下一个五年”,展望未来趋势。阿里巴巴研究院资深专家游五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做了剖析,相信这一章的分析会让大家对风向把握得更准。
总结一下,后电商时代,在“互联网+”这个风口上,企业要往哪个风向飞?
风向1:对于擅长于线下运营的传统企业来说,向电商转型是必然,线上有越来越多的消费群,线上也有营销效率更高的优势,亦可考虑建立线上经销体系,是为“转型”。
风向2:对于线下有强大的门店体系或者庞大的会员规模的传统企业来说,可以采用O2O的方式,将“互联网+”变成“互联网×”,是为“融合”。
风向3:对于线上起家的纯互联网企业来说,营销端是优势,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等则是短板,要想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要强化这些系统运营的能力,是为“补短”。
风向4:对于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快速吸引和积累用户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想有持久的竞争力,则在于运营重度化,构筑竞争壁垒,是为“下沉”。
最后,借用我的搭档,《商业评论》出版人曹阳先生的一个观点,“2015年很可能是后电商时代的元年,传统企业与纯互联网企业经过第一轮预热,开始全面交锋”———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欲知后电商时代的起落沉浮,把握住商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商业评论》的报导,读一读这本《电商进化论》!
《商业评论》 主编 颜杰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