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一语言环境下语言和性别的研究

单一语言环境下语言和性别的研究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语言与性别研究主要考察在单一语言环境中男女语言使用的差异。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支配论”和“差异论”两种视角探讨男性女性的语言特征。与“支配论”将女性视为弱势群体不同,“差异论”用另一种方式解释男女交际方式的不同。总体上,“差异论”侧重在文化语境中探究语言使用问题,并且采用语言群体和社会身份这两个概念来解释男女语言使用的模式。

单一语言环境下语言和性别的研究

早期语言与性别研究主要考察在单一语言环境中男女语言使用的差异。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支配论”和“差异论”两种视角探讨男性女性的语言特征。

在“支配论”理论框架下,学者们侧重探讨语音、词汇、句法层面的男女语言使用特征。研究表明,因为人们期待女性的言语表达能够得体并且“女性化”,女人往往会迫于社会压力而讲一种“无权势的语言”——即女性语言往往高度关注语法使用的准确性,频繁使用疑问句或一些表示不确定性的辞藻,语言因此会显得过于礼貌、不确定、甚至无力。因而,女性常被描述为较差或无力的语言使用者(Bradley,1988)。

早期采用“支配论”视角的学者还对男女对话时的交际策略进行了探讨。他们发现男女在交际时获得话语权的机会并不均衡。男性会使用各种竞争或不合作的手段来控制对话,例如他们会通过插话、敷衍、或不做反应等方式操控话语权(West and Zimmerman,1983)。学者指出,夫权社会赋予男性较高的社会地位,而这种社会权势支持男性在与女性交流时采用特定的语言策略维护自己的权势并强化女性的弱势地位。从另一角度看,女性较之男性更倾向于使用较标准的语法形式,恰恰是因为她们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她们缺乏真正的社会权势,因而她们会通过语言调试来弥补或掩盖这种“不安全感”(Trudgill 1983)。(www.xing528.com)

与“支配论”将女性视为弱势群体不同,“差异论”用另一种方式解释男女交际方式的不同。“差异论”侧重研究不同性别在各自群体内部言语交际的总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比两性交际特征的异同。采用这种研究视角的学者指出,男性女性在不同的(性别)文化群体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不同的交际风格、模式和交际策略。由于对男女社会角色的期待不同,人们从孩子童年时期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男孩儿学会竞争,女孩儿学会协作。换言之,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男性逐渐学会在社交中关注竞争关系,因而语言表达“竞争性”较强,而女性在交际时注重维护社会关系,因而倾向于采用“合作式”交际模式(Tannen,1990)。其结果是,男性女性逐渐构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彼此之间因采用不同的交际模式,会像其他跨文化交际群体一样,在沟通时会出现交际冲突和误解。

总体上,“差异论”侧重在文化语境中探究语言使用问题,并且采用语言群体和社会身份这两个概念来解释男女语言使用的模式。持这种理论观点的学者并不否认语言反映权势关系以及男性在社会中的支配地位,但他们不同意以男性语言为标准将女性语言界定为“缺失”或不正常。他们在阐释男女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之余,还探讨男性女性塑造各自的社会身份时语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