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方法的发展对LSP研究的影响

研究方法的发展对LSP研究的影响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 世纪90年代,专门用途语言方面体裁分析、语料库语言学等研究方法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会话分析和民族志方法发展程度虽高,但还未进入应用语言学的主流。此后的20年这些方法相互融合,对LSP 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近20年基于语料库统计的语域分析方法,从情境和统计两方面来识别语域,研究语言特征共现的可能性,对LSP 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会话分析20年来,LSP 在口语体裁方面研究甚少。

研究方法的发展对LSP研究的影响

20 世纪90年代,专门用途语言方面体裁分析、语料库语言学等研究方法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会话分析和民族志方法发展程度虽高,但还未进入应用语言学的主流。此后的20年这些方法相互融合,对LSP 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LSP 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话语分析方法的发展。

(1)基于语料库的词汇与语域分析

得益于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其相关分析技术的应用,词汇及语域研究在近20 多年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专用语料库的建立对LSP 的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语料库被用来研究专业领域的语法,如《朗文英语口语和笔语语法》就是以语料库分析为基础,强调口语和笔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区别。在专业词汇描写和词典编撰方面,术语分析学者着重研究概念的命名问题,为科学或行业交流提供最佳命名选择。在LSP 教学领域,教师自建专用语料库为教学提供素材,利用索引行分析提高语言教学中的词汇意识。实践证明小型专用语料库对于分析词汇、语法、结构特征都是有益的工具和路径。

语域通常被看作语篇类型和体裁的同义语。20 多年来语域的词汇语法描述与分析受语料库驱动,对各种体裁进行描述和定义。语料库研究通常采用多维分析法,运用因子分析和大量统计特征来确定语言的共现模式,来描述不同语言中语域变化的系统模式。此外,由于一门学科的独特分析模式与它的语言密不可分,其短语、搭配和词串研究对于确定学科的独特性非常重要,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特征分析可以对语域和学科进行解释(Hyland,2001:6−24)。

近20年基于语料库统计的语域分析方法,从情境和统计两方面来识别语域,研究语言特征共现的可能性,对LSP 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需要强调的是,语言特征的频率和共现可能性并不能识别特定体裁的语篇类型。某些独特的语言特征对体裁识别而言可能只是一种重复性特征,比如:“for the benefit thereof”可能在语篇中只出现一次,但足以将篇章归为法律语篇。要正确理解体裁,在语域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对目的、作者、读者定性分析。此外,研究语域的语料库往往根据分析者对语域的本能理解创建,可能体现不同的语域特征,产生嵌套式语域,导致分析的递归性问题。

(2)体裁分析

20年来,体裁分析对研究LSP 发挥了重要影响。体裁分析的三大学派:专门用途英语学派(ESP)、北美新修辞研究学派(NRS)、澳大利亚系统功能语言学派(SFL)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体裁分析在商务话语、学术话语、职场话语等方面影响较大,目的在于研究同一体裁的不同模式,有助于LSP 的体裁教学。体裁分析最早关注学术论文等体裁的语步结构,后来扩展到新闻报纸、商务信函、法律文本、健康交流等更多的体裁类型。体裁分析中的ESP 学派还关注对比研究,分析同一体裁在不同文化和交际背景下的差异性特征。

随着体裁分析的发展,一些概念逐渐受到质疑,如Swales(2002)的“话语共同体”(discourse community)、“交际目的”(communicative purpose)等。这些质疑促进了体裁分析方法的变化,加强了体裁分析与机构文化和行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产生了从语篇向使用语篇的社会过程的分析转向,研究焦点也转向了体裁杂合化问题。为研究目标语篇共同体如何利用体裁资源,以及如何将分析过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体裁分析借鉴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的方法,形成了批评体裁分析(简称CGA)方法。批评体裁分析方法用语篇外因素来解释体裁结构,分析体裁资源的使用问题。其分析模式扩展了以语篇特征为中心的研究范围,囊括体裁常规、专业实践和专业文化,构建了职业语境中语篇的实现模式,能对体裁进行更为充分的描写,还能描述体裁融合和嵌套的过程,接纳模糊杂合的体裁类型。其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教学适用性。对此,Swales 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将课堂变成“multidisciplinary laboratory”(Swales,2002:75),让学生对体裁及其特征展开辩论,通过课堂讨论对体裁进行探讨和再语境化。该方法适用于分析现代体裁的杂合性、动态性以及话语共同体的流动性

(3)会话分析(www.xing528.com)

20年来,LSP 在口语体裁方面研究甚少。LSP 教师较少关注行业口头话语,所选的语言教学材料也极少反映真实的口头话语。会话分析(CA)能为LSP 实践者提供有用的口头话语语料及分析方法,但一直还没有得到应用语言学和LSP研究的重视。

会话分析研究交谈得以有序展开的隐含机制,旨在“揭示会话参与者在话轮转换中如何理解对方并做出回应,关注行为顺序如何产生”(Hutchby & Wooffitt,1998:4)。其研究重点为会话中话轮的顺次展开,通过研究次序规则、邻接、偏好、修正等来细致描写会话展开的过程。自20 世纪60年代以来,机构话语就是会话分析的研究对象之一。这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如法律、医学、商务、课堂背景下的会话分析等,对理解医患交流、医学培训、言语病理学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做出了重要贡献。早期机构话语研究主要针对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的会话,研究现已扩展到其他语言,如德语芬兰语、丹麦语、日语等,并体现出了更多的机构话语特征。会话分析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包括非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会话、世界通用语会话以及非本族语会话和本族语会话中互动现象的对比研究等。

会话分析对LSP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会话分析研究包含机构语境和世界通用语交谈中的非英语语言;会话分析的口头语料可以为LSP 材料撰写者提供真实语料,作为评价口头话语的标准;会话分析对材料进行详细描述,揭示会话的顺序和模式,有助于评估与LSP 课堂的相关度;让LSP 教师和学生掌握话语分析方法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口头话语的复杂性;应用会话分析正在创建自己的研究模式,有助于LSP 课堂实践和教材编撰;会话分析对测试专门用途语言口语水平有用,可用来辨别各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有助于测试任务的设计。(Schegloff et al,2002)

(4)民族志与多模态方法

LSP 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书面/口头体裁进行详细而充分的描述,包括话语实践分析和口头/书面文本分析。民族志方法将话语分析者和话语实践者/使用者区别开来,致力于缩小研究中产品与过程之间的差距,是分析者、分析材料和参与者构成的三位一体,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探索具体语篇实践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有学者提出了多模态的概念,指出“在分析机构语境方面出现了各种方法融合的趋势,每种方法都从特定的角度对语料进行分析”(Candlin & Candlin,2003:143)。多模态方法包括基于语料库、语域、体裁、会话分析的方法以及民族志的案例分析、读者反应、内部知情人士访谈等,如中国职场话语的民族志研究(Gu,2002:137−185)和中国医疗咨询研究(Zhang & Shang,2002:333−367)等。

话语分析只有结合民族志研究,(Coupland,Sarangi,Candlin,2001)对复杂的职场实践进行调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Coupland,Sarangi,Candlin(2001:350−388)。从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共同解决的专业问题出发,探讨了行业实践的整体研究过程,提出要认识到两者具有不同视角,针对行业实践中的具体知识和专门技能进行民族志研究。然而,由于机构的保密政策,研究资料受到严格控制,使得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合作变得十分困难。另外,民族志方法的细节描述似乎与LSP 教学无关,但近来多模态研究已尝试将二者联系起来。例如,Flowerdew 和Wan 将企业审计报告的体裁分析与构建过程的民族志研究相结合,表明报告撰写者需要了解该体裁如何与其他相关体裁互动(Flowerdew & Wan,2010:78−93)。这种应用体裁分析重视社会语境分析,也关注教学方法层面。

21 世纪LSP 研究方法的特色就在于跨学科性。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学者相互合作,或同一个研究者对不同领域进行考察,为LSP 研究带来了创新性成果。LSP 研究在全球语境下已经突破了国界,世界各地都在出版和刊登LSP 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