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帝国。接下来,在拿破仑带领下的法兰西帝国开始了征服之旅:奥匈帝国的皇帝被迫与拿破仑和亲,普鲁士国王和美貌的王后几乎成为他的阶下囚……尤其拿破仑掌控法国后的前十年,他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
为了征服英国,拿破仑进行了多番尝试,他进攻英国本土,但却在海战中败给了英国,不得不承认英国在海上的霸权;远征埃及,试图切断英国与印度的联系,仍旧以失败告终。最后,拿破仑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那就是与英国打贸易战,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切断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所有联系,最终迫使英国屈服。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策略还是可行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土地面积狭小,很多必需的资源都依赖于进口,而作为一个工业国家,英国还需要大量进口煤炭、木材、铁等物资。可以说,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英国就无法正常运转。而且这套策略也已在前期做了“预演”——1803年6月,拿破仑下令禁止英国货物进口;1804年3月,法国提高了棉织品的进口关税;1805年2月,法国又提高了殖民地产品的进口关税。
1806年11月20日,法兰西征服普鲁士后,拿破仑在柏林发布了一道敕令,准备“以大陆战胜海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柏林敕令》:“不列颠群岛处在封锁状态,与不列颠群岛的任何贸易,任何往来一概禁止。”就这样,从俄国边界沿着北欧和法国西部海岸以及地中海沿岸直到达达尼尔海峡,形成了一道铁壁,满载货物的英国商船只能停留在铁壁之外。为了强化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和1810年,拿破仑又陆续颁布了米兰敕令、特里亚农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
大陆封锁政策并不只是拿破仑野心狂妄的产物,一方面,拿破仑是希望以此来打击英国经济,达到不战而胜,让英国低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英国的商品排挤出欧洲市场,保护法国的工商业发展,缩小与英国的差距。因此,这确实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贸易战”。
拿破仑发布敕令后,英国迅速颁布了一系列的反制敕令,主要内容是没收执行柏林敕令的中立国船只;对往来敌国的中立国船只指定在英国港口卸货;缴纳高额关税;领取特许证;禁止向法国运输某些产品,等等。但是随着拿破仑将封锁圈加大,这些反制措施也就失去了作用。(www.xing528.com)
最初,大陆封锁政策给英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沉重打击,因为拿破仑的敕令被严格地执行了,而法国的商品则顺利地替代英国商品打入欧洲,其间,法国的毛纺业和冶金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繁荣是虚假的,一方面,法国工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生产的产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替代英国;另一方面,法国的商业优势不是从自由竞争中得到的,在对外贸易中无法真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大陆封锁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大陆各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工商业资产阶级深受其害,到处商品奇缺、物价飞涨,大批工厂停工倒闭;工人和农民的处境就更为悲惨了,失业、挨饿,让很多人都走入了绝境。此外,大陆封锁将英法之间的对抗扩大到整个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也因此深受其害,因为对很多大陆国家来说,英国都是他们最大的贸易对象。比如普鲁士和俄国都是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农产品出口额占英国农产品进口额的72%,却被拿破仑的政策所阻隔,无法出口,而咖啡、可可、糖、胡椒等日用消费品却价格猛涨,实在是苦不堪言。可以说,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很多国家甚至被弄到民穷财尽的地步。雪上加霜的是,拿破仑对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十分苛刻,为确保法国产品销售,他禁止各个国家之间相互输入工业品,强迫各国对法国实施优惠关税。
有封锁就有反封锁,在拿破仑的高压之下,这些大陆国家不敢反抗,但却可以通过走私与对封锁令敷衍了事的方式进行对抗。英国也把走私作为反封锁的重要手段,一边利用自己在海上的优势反制法国,一边积极与大陆各国配合进行走私贸易。到了后期,拿破仑的封锁令效力已经越来越弱了,那不勒斯边境、伊比利亚半岛的漫长海岸线上、北海、波罗的海各港口,走私活动都在广泛、活跃地进行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