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发〔2015〕11号文件将供销合作社定义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新平台、新路径。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着力形成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带动了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交叉整合和优化重组,既使为农服务的旗帜更加鲜艳,又有效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自身实力。
(一)供销合作社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1.独特的体制优势
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地位性质特殊、组织成分多元、资产构成多样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这种体制上的独特性,使供销合作社既能体现党委、政府的政策导向,又承担了政府部门委托的公益服务重任,还可从事市场主体的经营性服务。同时,这种体制上的独特性,也必然要求供销合作社既要办成以农民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主旨的合作经济组织,又要开展市场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2.独特的组织优势
各级供销合作社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植根农村、贴近农民,有着相当完整的组织体系、相当健全的经营网络、相当完备的服务功能等优势,做了大量工作。一些市、县供销合作社和基层社开展的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大田托管或半托管服务,以及农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合作统筹作业等,都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赞扬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3.独特的服务优势
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特别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还是与二三产业融合前、融合中、融合后,包括农资供应、测土配方、委托管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品送下乡、农工商融合服务等,都有供销人的身影。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系统优势、网络优势、流通优势为农服务,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供销合作社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劣势
1.融合覆盖面窄
如有的联合社组织了农机合作社、畜牧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但多以某一农事环节为对象,与农村产业融合所需要的综合性、全流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从事信息、仓储、物流、资金互助的比例小。
2.融合起点低
整体而言,第一产业较多,二三产业较少,工农业交融开展层次仍然不高,农产品加工深度缺乏,产品质量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
3.融资难
虽然供销社通过组织银企融资对接会、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等多种方式,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小微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渠道,但融资额度不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
(三)供销合作社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功能
1.在融合发展的模式上积极创新,开发农业生产的多功能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着眼实际情况,探索采取了农户主导型、农民合作社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大型超市主导型、“互联网+X”型等多种产业融合模式,有的还在实际运行中根据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等适时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2.在融合发展的业态上积极创新,延伸农产品的价值链
在供销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运行中,订单农业、超市农业、网络农业、休闲农业、节庆农业、会展农业、联户联销农业、连锁经营农业等关键词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每种业态的实际应用,无一不在延伸农产品价值链上开花结果。
3.在融合发展的机制上积极创新,建立多形式的利益联结
一是消费合作社模式。通过消费合作,以消费带动生产和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为农服务社联合社模式。联合镇党委、政府和农业中心、村“两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农民经纪人,创办为农服务社联合社。三是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模式。以基层社联合乡镇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内设生产服务部、流通服务部、信用服务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农村信用服务,重点依托市供销合作社金融、担保、小贷和保险公司,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实现县基一体发展。
(四)供销合作社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1.强化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通过拓展经营和强化服务,增强了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提升连锁经营服务网络的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打造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在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主导力量。加强连锁店和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连锁网点信息化改造步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加快形成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新格局。
2.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城乡商品流通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农产品资源分布特点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集散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新建、扩建和改造,加强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冷链系统建设,打造行业品牌。二是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承接政府控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管护职责。三是加快农资网络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整合全系统内外农资产、供、销和服务等资源,共同打造一个统一的农资供应服务体系。以统一原材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渠道标识的“六统一”为原则,倾力打造系统农资下行渠道,实现与农业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以及庄稼医院、农资经营店等销售终端有效对接。
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根植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依托全国总社和其他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区域性电商平台和终端信息平台,促进各层级电商平台的互联互通,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推进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加快实施与电子商务相匹配的线下资源改造升级,推动供销合作社实体网络与电商网络平台对接,实现虚拟网络和实体网络融合发展,提升供销合作社信息化水平。
4.开展土地托管,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一是以系统生产、流通和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为服务载体,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积极引导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经营主体着力提升田间管理、农资配送、农机作业、产品营销和技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托管服务。
5.稳步推进系统金融合作,着力开展服务创新
通过和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点和基层组织,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增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金融服务能力,为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开展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模式,引导、推动合作社内部规范开展资金互助,为基层和普通农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案例:诸城市天益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有入社成员126户,种植粮食3106亩,带动周边社区农民从事粮食种植710户,商品年销售1400多万元。合作社积极与各级农业部门对接,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工程、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和山东省农科院小麦“两深一浅”栽培技术实验基地等3个项目;与山东农科院开展合作,组建了山东省第一家小麦种植方面的专业性博士工作站,建立了2000亩小麦试验示范基地,配套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对种植小麦实现从良种繁育推到烘干储存的全程托管;与此同时,完善粮食托管服务链条,与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对托管的高品质小麦进行深加工,生产面粉、挂面、馒头、面包、小麦胚芽粉等产品,提高了粮食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实现了农业发展“接二连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