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农场:发展制约与未来展望

家庭农场:发展制约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357.36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47.65倍。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2891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32.97万元。农民参与积极性低、地块不集中、土地转租期限不确定等因素使得土地集中进程缓慢,家庭农场发展受到了制约。家庭农场税收问题尚未解决,各种费用居高不下,使得规模经营陷入困境。因此,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主体。

家庭农场:发展制约与未来展望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包含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一定规模,区别于小农户;二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区别于工商资本农场的雇工农业;三是强调其稳定性,区别于承包农民土地的短期行为;四是要进行工商注册。家庭农场是农业企业的一种,不同于承包大户、专业户等,只有注册为家庭农场才能便于政府管理与政策支持。

截至2018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共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3.14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23.9%,平均经营规模达到357.36亩,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2891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6人,其中家庭成员4.7人,长期雇工1.9人。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有5.26万个,占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6万个,占1.8%。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357.36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47.65倍。其中,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有48.4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2%;50~100亩的有18.98万个,占21.6%;100~500亩的有17.07万个,占19.5%;500~1000亩的有1.58万个,占1.8%;1000亩以上的有1.65万个,占1.9%。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2891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32.97万元。

(一)家庭农场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1.家庭农场作为家庭经营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的自然属性

农业生产不仅需要在一个广阔的地域空间分散进行,而且农业生产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和顺序性,所以要取得最终产品,需要劳动者对作物自始至终地看管、照料,这就需要对劳动者责任心和努力程度进行激励,只有家庭经营才能发挥这种功效。

2.家庭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的社会属性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外部性、低收益和高风险性、农业劳动的综合性、非标准性等农业生产特点,都决定了农业细密的专业化分工不可行,标准化管理的困难以及难以获得规模收益。只有农户家庭经营方式最适合农业生产所需的高度灵活性、自觉性、责任感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3.家庭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特点与家庭特点的高度契合

农户家庭内部依靠非正式规范产生的家庭成员利他行为和家庭聚力,能够在没有外部监督和管理下依然可以生发出较强的内部自我激励性,从而保证了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家庭灵活的信息决策机制能够快速有效地预见和规避风险,这是其他行业组织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

(二)家庭农场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劣势

1.土地问题

缺乏明晰的土地产权关系。王贻术等指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土地产权关系十分复杂且不稳定,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不合理,补偿标准不完善,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土地流转受到制约。农民参与积极性低、地块不集中、土地转租期限不确定等因素使得土地集中进程缓慢,家庭农场发展受到了制约。

2.缺乏资金支持

家庭农场经营的起步阶段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农业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比较效益低、风险较大,投资者不愿投入资金。同时,在信贷资金方面,农村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农村融资渠道有限,农民融资贷款难,无法通过抵押土地换取贷款。

3.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家庭农场缺乏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基础设施、农技、保险、质监、用电等服务还不健全。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领域还有待完善,不少经营者种植基本靠经验,科技含量低,严重阻碍了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方面,保费补贴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

4.农产品市场不稳定

农业生产不仅决定于生产率、技术的变化,还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产量在年度之间会发生明显变化。很多农产品的需求是无弹性的,这些农产品供给的较大变动会引起价格的巨大波动,加大了农场主的经营风险,一旦出现亏损、销路不畅等问题,将严重打击农场主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5.流通市场建设力度仍需加大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建设落后于形势要求,一些水果蔬菜生产基地缺乏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及便捷的信息服务网络,农民销售渠道有限,对农产品供求信息及价格行情了解也十分有限。

6.农场主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制约了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经营者,现有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突出,大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且素质普遍比较低,技术水平较低。

7.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家庭农场政策不配套,家庭规模经营缺乏有力支持。家庭规模经营不只是土地的相对集中,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家庭农场税收问题尚未解决,各种费用居高不下,使得规模经营陷入困境。家庭农场涉及的许多外购农产品加工并不在免税之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庭农场加工、销售体系的发展。

(三)家庭农场在产业融合中的功能

1.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力量

家庭农产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了集约化、标准化和商品化水平,是传统农户的升级版。发展家庭农场既是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制度层面上符合坚持家庭承包制、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因此,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主体。但同时,受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度大和生产、生活习惯的双重影响,相当比例的中老年农民仍然将从事农业生产,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未来家庭农场和兼业农户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2.农产品商品化生产、重点农产品供给的主要力量(www.xing528.com)

传统分散农户经营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自给半自给特征明显,商品化供给量少,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产品商品需求刚性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尽管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也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农民合作社更多是为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龙头企业更多从事农产品的产后流通和加工,与家庭农场的职能有明显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家庭农场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商品化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四)家庭农场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1.完善土地流转机构,激活农村土地流转内在动力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3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这一平台,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提供、合同审查等服务,确保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机构职责,使之能够切实成为化解土地流转中各种纠纷和矛盾的权威机构。同时要加大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特别是农村土地价格评估机构的培育,为农村土地使用权公平有序流转提供依据。三是引导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流转,形成合理的经营规模。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农民对土地的过度依赖。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形式,将离散农户的土地转移到需要土地资源的家庭农场经营者手中进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加强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素质水平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培养和引进农业高层次人才,加强县农技人员业务知识的储备,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继续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精选优选培训教师和培训内容,适当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培训课程比重,为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经营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3.发展社会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从国外经验看,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无不需要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帮助与扶持。如拥有农协的日本,拥有农业推广局、农场主家计管理局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的美国。家庭农场想要更好地发展,单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不够的,建议:一要组织科研院校多多开展农业专业人员“三下乡”活动,深入一线为农场主做技术指导服务,鼓励科研、科教人员下沉到基层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家庭农场解决实际问题。二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构建政府、合作社和私人公司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当前政府机构为服务主体的现况下,主体能力有限、覆盖面窄,无法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众多内容。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可以发挥各主体优势,以满足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三要因地制宜,建设多层次跨区域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介或以文艺汇演、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

4.调整家庭农场经营方式,拓宽家庭农场增收渠道

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将不同的环节交由不同的专业化组织来完成,不但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保证,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场收入。四川船山区唐家乡西堰村的朝阳家庭农场在乡政府支持下,于2013年流转土地2.2 hm2种植时令蔬菜,因产品上市时间集中,销售压力大,为了及时高价将自己的菜卖出去,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既当生产工人,又当销售人员,还采用过“压任务、包任务”的方法,但农场效益却不好。2014年,农场主调整思路,投资修建了蔬菜大棚,生产价格高、市场走俏的香葱,实行生产人员与销售人员分开,定岗定责定目标,农场收益大为好转,实现销售蔬菜多获利1.0~ 1.2元/kg。由此可见,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应该向企业化、正规化发展,对农场工作人员实施定岗定责,完善奖惩机制,以提高农场经营收入。

5.因地制宜调整经营范围,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巩固提升现有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基础的同时,因地制宜扶持有想法的农场主发展特色农产品。鼓励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谋划举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遴选优秀家庭农场的特色农产品参加展销活动,扩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6.组织引导做好家庭农场发展规划

当地政府应积极联系相关高校尽早编制家庭农场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对区域内家庭农场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布局、用地方案、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农场主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功能定位,对本家庭农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谋划,为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案例:台湾生态农庄——值得借鉴的农场发展模式

山区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耕地面积等因素限制,发展家庭农场,难以像平原地区那样借鉴“欧美模式”,走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必须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台湾的“生态农庄”,有以下鲜明特点:

1.注重生态,着眼长远

台湾的生态农庄,在农庄建设过程中,不是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功能的恢复放在第一位。他们常常花费数年功夫,把很多钱投资到改善环境上。在种植或养殖生产过程中,他们基本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有的甚至农家肥也不使用。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就是靠逐年恢复、改善、培肥地力。其目的:一是确保所处生态环境不受外来化学污染;二是确保自己的产品质量原汁原味,营养、安全、健康。当越来越多的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当人们很难再找到不被污染、不被破坏的生态居住环境后,这种苦心经营的生态农庄就会显得弥足珍贵,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对其产生向往之情,进而前去游玩、观赏、放松、体验。

2.融入自我,特色鲜明

由于建设的初衷是营造自己理想中的环境与生活,因此台湾的生态农庄,很多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都明显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创意与追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位于台湾宜兰大同乡的“不老部落”,由重回故土的7户泰雅族原住民创建。该农庄的最大特色就是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庄园的房屋都是用木头、茅草等自然材料搭建,与当地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住在庄园的人们坚持沿袭人与自然的古老法则耕种、纺织、狩猎,依自然农法种植作物、照顾动物,依从大自然的秩序自给自足。庄园提供的食材,都是完全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食材,很多采摘后不用清洗就可直接食用,非常新鲜、地道,但每一道菜肴的制作却独具匠心,极为精致、时尚,富有特色。

3.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台湾的生态农庄,在建设过程中不少汲取了老子道教思想,特别注意发现、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和本土历史文化,讲究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师法自然、道法自然,而不是墨守成规,复制照搬,更不是依靠人力或者机械的力量去改造自然。在建设上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科学利用,点石成金,用最小的代价发掘、彰显出当地的个性与特色。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与想象力,注重创意与创新,也是台湾生态农庄一大特色。例如位于台湾新竹关西的金勇DIY休闲农场,坚持每年都从国外引进十余种最新的番茄、彩色甜椒、水果玉米等特色蔬菜,目前仅大小、形状不一、色彩缤纷艳丽的番茄,就种植有数十种之多,在这里游客可以购买到“联合国番茄礼盒”,每盒内有26个不同品种、16种不同颜色的番茄,让游客一次就可观赏、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番茄。由于创意无限、创新不断,台湾的不少农庄,游客参观多次后仍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与农庄经营者交流中,能明显地感受到他的思维非常活跃,常常妙招迭出,观点新颖独到,很有参考价值。他们反复强调,台湾农庄赚钱是靠头脑、靠创意、靠创新。正因如此,才使台湾的生态农庄各具特色,使人常去常新。

4.做精做透,以质取胜

台湾的生态农庄,多以“小而精”取胜。他们不刻意追求农庄的面积、规模,不一定非要种植多少作物,获得多高产量,或者产品有多大的批量,但非常注重精细管理,精深加工,融入创意,提升品质。有的产品甚至限量供应,量少质精,坚持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例如种植茶叶的农庄,有的只采一道春茶,然后将其精心加工、制作、包装,使其成为茶叶中的“极品”。其他时间则搞好茶园管理,让茶树健康生长,养精蓄锐,确保春茶品质上乘。台湾的生态农庄,通过深挖特色、扬长避短,有效地避开竞争;通过做精做透、提质增效,实现资源节约、持续发展。

5.注重口碑,就地销售

由于规模不大,所以台湾的生态农庄非常注重产品的“口碑”而不是“品牌”。为保证产品安全营养,他们严格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宁可增加投入、牺牲产量,也要保证产品质量;为了让游客品尝到口感最佳的产品,台湾很多生态农庄免费对游客开放,目前是吸引游客自己到农庄购买最新鲜、成熟度最适宜的农产品。台湾的生态农庄大多建在偏远的郊区,吸引游客到农庄购买产品,实现产品就地销售,不仅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农庄可以免掉一大笔销售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