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生产体系优化建议及农资补贴扩大措施

农业生产体系优化建议及农资补贴扩大措施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农业生产体系的完善、工厂化生产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扩大农资补贴范围。监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销售环节,对假冒伪劣、囤积货物恶意涨价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农民利益。

农业生产体系优化建议及农资补贴扩大措施

(一)推进农业结构的深度调整

这个深度调整不是简单地多种菜、多种水果。第一是提高品质,提高安全质量水平;第二是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我们把农业看作一个初级产业,但同时,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一定是“接二连三”,和二产、三产是连在一块儿的。在日本韩国,把农业看成六次产业。今后,农业调整的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1.培育小农户成为职业化农民

从农民培训、农业专业村建设、农用土地流转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在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经营素质、为农业经营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如果让农业经营者的收入达到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新技术的采用,改善农产品品质。

2.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

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是农民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小而分散的经营格局难以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针对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值得推进发展,从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统一,因为小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特别是对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和劳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在不断增加。当前实践中,需要强化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为此,可以发挥农业生产者、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合作社等多方面力量,通过建设和完善多种专业化服务组织来提高服务水平。

3.促进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农业生产规模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使用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生产规模;要在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将细碎化的地块集中到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化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大农业经营管理的潜在力量。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往往具有规模大、经营者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强等优势,可以通过这些优势提升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农业生产体系的完善、工厂化生产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新型经营主体。

4.发展农业收入保险或价格保险

农业经营中既面临自然灾害等带来的自然风险,也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等带来的市场风险。农业经营面临的这些风险,也是影响农业经营比较利益乃至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因素。近几年国内外都在摸索构建和发展农业收入保险,我国也有必要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三)一控、两减、三基本

现在农业农村部提出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

“一控”: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水利部门在全国部署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试点,华北地区一亩地需要800 m3水,经过节水灌溉可以降到200 m3水以下。

“两减”:减少农药化肥投入量。 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民以往的施肥方式不注意节约,浪费严重。我国化肥施用量占世界施肥总量的35%,过量施肥不但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地利用率。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可在不减少农作物产量的情况下,使化肥施用量降低,因而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农药可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但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农药施用过多、过少都不好,农药施用过多,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对农作物和人体造成危害;施用过少,则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造成农作物减产。所以,植保部门应实行统防统治,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及时联合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程度定药、按需给药,以达到既不浪费农药,又能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三基本”: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秸秆焚烧是头号难题,秸秆基本资源利用,国家已经拿出一些探索和试点。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包括废弃农膜基本实现有效回收处理。如新疆开始实行强制性的新标准。新疆农膜土地播种面积高达4700万亩,占新疆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5%以上。每一亩地农膜残留高达16.88 kg,所以说白色污染非常严重,新疆农膜的残留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到5倍。现在开始对特别薄的、0.008 mm以下的农膜不让使用,鼓励农民使用0.01 mm以上的农膜,这些薄膜的使用可以回收,这对农民来讲是一场革命。总之,农业发展要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轨道上。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还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要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合理布置耕作,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整齐,提高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基础性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竞争力。

(五)稳定农资价格,保证农资供应

农资是农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农资货源充足、价格稳定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一是扶持大型农资企业使其生产上规模,在农资市场上有定价权,起到稳定农资市场、保证农资供应的作用。也可利用现有渠道,如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等建立淡储旺供机制,来平滑农资价格波动,抑制农资价格不合理的上涨,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二是扩大农资补贴范围。对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企业列入补贴范围,提高生产企业的利润,降低销售价格。三是整顿市场秩序。监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销售环节,对假冒伪劣、囤积货物恶意涨价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农民利益。

(六)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www.xing528.com)

主要是实行目标价格制度。如中央部署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开展大豆改革试点,在新疆开展棉花改革试点。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农产品价格,棉花和大豆价格开始逐步向市场均衡价格回归,市场价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七)调整改进“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使用范围

按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向,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研究制定担保机构业务考核的具体办法,加快做大担保规模。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建立县域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研究制定商业银行“三农”事业部绩效考核和激励的具体办法。用好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切实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则是刚需,成本上升的趋势要延续一段时间。在此情况下,要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农业机械化使用率,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一是使用适当农业机械以代替不断减少的农业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提高机械化、设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农机在增产增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拓宽补贴范围,特别是将农用大棚、无人机、轨道运输机械设施等纳入补贴范围。二是推进农机智能化。在美国、欧洲,农机智能化已经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不少。要下大力气将卫星导航、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测控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农业机械领域,推广普及智能化农机,以农机智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三是发展农业机械合作与生产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程度。农业机械投入大,国家补贴高,但不少农业机械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合作社、农机生产服务组织,使其发展壮大,为农产品生产、收割、脱粒、烘干、储藏、运输提供方便高效的机械化服务。

(九)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大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面向基层推广农技的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率和劳动产出率的共同提高,全面降低农业要素和资源性成本。

农业产业类型复杂,技术需求多样,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集中突破。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与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二是加快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技术制高点。三是加大公益技术研究力度,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储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的科技成果。

在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

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对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以完善,在国家农业政策方针指导下,立足于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切实将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工作内容落实下去,尤其是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完善,更要做好把关工作。不同的地域需要结合各自实际农业发展情况,并适当对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以调整,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能有效发挥其功能,通过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推广经验,不断完善自身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建设的重要手段,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更为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加入进来,在壮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含金量”;另一方面,针对在职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开展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及培训活动,有效地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推广能力,灵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3.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服务性工作,若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及体系建设都会造成较大的阻碍。基于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及完善。政府农业部门可以通过设计专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用于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4.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为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外,还应该通过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使其真正能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此外,还需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管理工作,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建立制定较为完善的奖惩制度,将相应工作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情况纳入考评制度中,对于工作积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绩显著的工作人员,可以适当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嘉奖,而对于工作态度不端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效较低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制度予以一定的惩罚,从而促进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有的功能与效果。

5.鼓励基层技术员实地培训指导农业生产

在村一级发展农民田间学校的技术推广模式,在村一级培育全科农技员的技术推广模式;技术补贴政策从技术内容和技术效果同时入手,内容上突出涉及环境保护的“绿箱”补贴;技术效果上不能停留在短期技术采用上,而是要注重技术的长期持续应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涉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加快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多元化服务组织参与的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体系,彻底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