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需求策略:四种选择帮助萃取客户需求

优化需求策略:四种选择帮助萃取客户需求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在谈话中捕捉到了需求,有四种策略选择:细化需求、扩展需求、调整需求优先顺序、进入动机。很显然,又进入到让“客户选”的套路了。◎ 确认障碍这一步就是把客户说的障碍与客户选的障碍罗列出来让客户认领,比如这样说:“我确认一下啊,造成成本高的原因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我理解你的意思对吗?”

优化需求策略:四种选择帮助萃取客户需求

如果在谈话中捕捉到了需求,有四种策略选择:细化需求、扩展需求、调整需求优先顺序、进入动机。如图所示:

图3-15 需求沟通策略示意图

一、细化需求

细化需求的主要目的是在澄清目标的基础上找出障碍,也就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举例如下:

销售:“你上这个系统主要想实现什么业务目标?”(探索需求类提问)

客户:“关键是降低成本,我们的生产成本太高了!”(需求)

销售:“什么原因导致成本高呢?”(探索需求类提问,细化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注意,这里说的目标是针对客户的业务,不是客户对供应商的要求,此处很容易出现混淆,而且,客户也容易扯到对供应商的要求上去。碰到这种情况,需要努力把客户拉回到业务中来。

客户可能同时说几个目标,做好记录,逐个分解原因即可(这样也可以建立谈话大纲)。障碍是客户的病,这一步就是找到病根。

二、扩展需求

需求是客户的目标和障碍,但是,客户的目标未必清楚、未必完整,更重要的是未必是销售人员的优势能匹配的。同时,完不成目标是因为有障碍,而客户告诉销售的障碍未必是正确的、未必是完善的,更重要的是未必是销售能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扩展需求。扩展需求有两种类型,一是扩展目标,就是在需求(目标)的基础上增加需求(目标)。二是扩展障碍,就是在一个目标下,不断地增加阻碍目标实现的障碍。

扩展目标和扩展期望很类似,也分为三步:

◎ 了解目标:

通过提问了解客户的采购目标,比如这样问:

“你对本次新车间建设的目标是什么?”(需求类提问)

“你上这个系统主要想实现什么?”(需求类提问)

“本次培训项目希望改善哪些方面的能力?”(需求类提问)

◎ 发展目标:

当客户回答完毕后,你要进入控制类提问,比如这样说:

“我觉得你说的非常重要,我们做过类似的项目,客户还给我们提出过成本降低的目标,这是你关注的吗?”(控制类提问)

对于控制类提问也可以同时说几个目标,比如这样说:

“你说的很对,其他客户还希望实现另外三个目标,分别是……,这三个目标你关注吗?”(控制类提问)

◎ 确认目标

所谓确认就是类似这样的表述:“王经理,我确认一下,关于这个项目,你关注的目标一共三个,分别是……,我理解你的意思对吗?”(确认类提问)

扩展障碍稍稍有些不同,是在有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 了解障碍

障碍是针对一个具体目标的,如果你前面了解了多个目标,可能需要逐一分析,了解障碍可以问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成本居高不下?”(客户的目标是降低成本)

“什么原因造成投诉多?”(客户的目标是减少投诉)

一个目标可能对应几个障碍,也可能只有一个障碍。客户对障碍的陈述很可能不全面,甚至一点不清楚也有可能。无论什么情况,先让客户吐干净,这是让客户说。

◎ 扩展障碍

当客户回答完毕后,你接着问:

“不按照计划采购会造成成本高吗?”(控制类提问)

“服务流程太繁琐是造成投诉高的原因吗?”(控制类提问)

很显然,又进入到让“客户选”的套路了。

你所挖掘的障碍当然是你可以解决的,否则就是没事找事。其实对很多销售来说,他们挖掘的问题就是从产品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的。比如,他们的产品有个功能可以减少差错,就向客户了解目前的差错率。

◎ 确认障碍(www.xing528.com)

这一步就是把客户说的障碍与客户选的障碍罗列出来让客户认领,比如这样说:

“我确认一下啊,造成成本高的原因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我理解你的意思对吗?”

这一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客户感觉是他发现了问题而不是你,这会增加客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二是为制订措施找到一个靶子,因为措施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塑造客户期望的手段。而措施背后往往就是产品。

无论是扩展目标,还是扩展障碍,本质上都是通过帮助客户寻找那些未发现的问题,扩展隐性需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设计的需求策略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客户已经确立了目标,然后我们从目标倒推出问题、再从问题分析出障碍,并且植入目标(问题)、植入障碍。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我们要考虑:通过控制类提问植入的目标,如果客户不想实现怎么办?或者这样说,我们植入的问题,客户不想解决怎么办?

如果客户不想解决,就只能停留在问题阶段,到不了目标阶段,也就形不成需求。而客户之所以不想解决,原因只有一个:痛苦不够或者企图心不够强。是痛苦和企图心决定了买不买,而不是问题本身决定了买不买。

如果要形成需求或者扩大需求只有三种途径,一是找到更多的障碍,并让客户意识到这些问题带来的痛苦,二是扩大客户的现有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扩大痛苦(或者强调利益,增强企图心),三是两者同时进行。

第一种路径是通过揭示隐性问题或者目标达到目的,尤其是对未来可能问题的揭示是销售最常规的手段,但这种路径并非最佳方法,因为找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不能管死不管埋。而解决的问题越多,对产品、方案、服务的要求越高,供应商可能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这当然不合算,所以这是下策。

第二种路径是基于现有问题扩大痛苦。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是扩大个人的痛苦。比如,某人认为耽误两天工期无所谓,向甲方解释一下就可以了。销售可以告诉他,这事可不得了,一旦传出去,另外一个正在运作的大项目很可能丢掉,那时候老板会杀了你。这是通过揭示他不知道的不良影响扩大痛苦。二是让更多的人痛苦,比如准时交货率过低的问题,一开始只有销售急,接下来你可以让财务人员着急,让生产人员着急,让老板着急。

第三种路径就是两者的综合,揭示障碍,进而扩大痛苦。也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不良影响不要过度的问题。

通过探索类或者控制类提问,帮助客户找到问题,通过三种路径,把客户由问题阶段推动到目标阶段,于是需求就形成了。比如:

销售:“目前车间生产材料领料的控制采用什么方法。”(探索类提问)

客户:“基本上没有控制,随意性很强。”(客户承认有问题)

销售:“这会不会带来成本的浪费?”(不良影响)

客户:“确实会。”(客户承认不良影响)

销售:“统计过这个浪费的多少吗?”(扩大痛苦)

客户:“没有具体统计过,应该不会少。”(承认痛苦)

以上的做法,是传统的SPIN提问。不过销售们要注意,在互联网时代,客户对自己问题的认知往往越来越清晰,对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明白。更重要的是,SPIN经过多年的使用,客户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你一问领料,客户就明白你要扩大痛苦,现在越来越难了。

在这一部分,我们多次用到了控制类提问。我们曾经说过一个逻辑,当客户输入越多的时候,他会越支持这个方案,所以要让客户多输入。但是客户输入的内容你完成不了怎么办?所以,还要控制好客户输入的内容,这就是控制类提问要做的事情。控制类提问可以控制客户输入的期望(要求、措施)、需求(障碍、目标)。所谓控制就是指这些内容是我们能完成的,甚至是强项,而且这种控制还必须让客户感觉你在为他着想。现在再回忆一下角色目标表,你就知道它有多重要了。

三、调整需求的优先顺序

客户的需求不止一个,比如,他可能提出多个目标,对于销售来说,这些目标有些恰巧和自己的强项结合,也有些偏偏就是销售的劣势,这就需要帮助客户调整需求的优先顺序了。引导客户先解决掉那些销售特别擅长的问题。之后,那些不太擅长的问题,客户也会比较容易妥协了。

调整优先顺序,首先要采用动机类提问确定客户对不同需求的重视程度。比如:

“降低成本和减少投诉哪个更迫切?”

“这几个问题,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

“这几个目标,谁最重要?”

确定客户的认知之后,销售要判断可不可以更改顺序,有些需求和客户的个人动机紧密相连,很难更改。也有些客户不在乎优先顺序,这就有改变空间了。

改变顺序还是要从角色的动机入手设计销售手段,比如,客户要上ERP,决定先从财务开始,后上生产模块。但是,你认为客户先上财务对自己不利,对对手有利,反之,先上生产对自己最有利,因为生产模块自己很强势,这时就可以鼓动生产经理抢头功。利用其急于立功的心态,先上生产。比如这样说:

“财务只是记录业务发生的结果,结果是无法管理的,只有过程可以管理,所以,上ERP肯定是业务模块开始,而不是从财务开始!”

四、进入动机

需求是离动机最近的一个要素,所以也最容易透过需求窥伺动机。无论客户在目标阶段还是在问题阶段,都可以直接问动机。比如:

销售:“这几个目标,谁最重要?”

客户:“当然是减少投诉了!”

销售:“为什么减少投诉这么重要?”

销售:“这几个问题,现在最紧急的是哪一个?”

客户:“安全问题!”

销售:“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急?”

需求是客户的目标,目标后面是问题,问题带来痛苦,痛苦直指动机。目标实现带来利益,利益带来企图心,企图心直指动机。所以,通过需求找到客户动机往往比较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