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期望策略:细化客户需求

期望策略:细化客户需求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所示:图3-13 期望沟通策略示意图一、细化期望细化期望就是进一步细化客户头脑中的图像,描述得越详细越好,比如下面的这段对话:销售:“张经理,你对服务有什么要求?”面对期望提问,重点在于输入、澄清和细化。细化期望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客户说出的很多对产品的要求,听起来都是天经地义,如果深挖会显得很傻。“你对方案的设想是什么?”

期望策略:细化客户需求

客户是需求专家,但是他们总以为自己是方案专家,所以,客户从期望谈起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客户总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在与客户沟通中,一旦捕捉到期望,销售接下来有四种策略选择:细化期望、扩展期望、进入动机、进入需求。走向哪个方向主要取决于客户如何描述自己的期望。如图所示:

图3-13 期望沟通策略示意图

一、细化期望

细化期望就是进一步细化客户头脑中的图像,描述得越详细越好,比如下面的这段对话:

销售:“张经理,你对服务有什么要求?”(探索期望类提问)

客户:“服务质量一定要好,这是我们看重的!”(期望)

销售:“有具体的要求吗?”(探索期望类提问,进一步细化)

客户:“就是及时啊,两小时必须到位!”(细化后的期望)

细化就是明确要求,并尽量向措施进军的过程。细化的目的一是明确,防止误解客户的意思,让客户更清晰地表述,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让客户说出更具体的解决措施。比如,销售这样问:“你觉得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火灾发生?”

这个提问利用了输入准则,如果客户说出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很有可能成为你方案的一部分。一旦把客户的想法纳入方案,客户对你的支持率自然就会提高。面对期望提问,重点在于输入、澄清和细化。一般会使用探索期望类提问和确认类提问。

细化期望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客户说出的很多对产品的要求,听起来都是天经地义,如果深挖会显得很傻。比如:

客户说:“我的需求很简单,质量一定要好。”

销售问:“你为什么会关注质量呢?”

这是不是很傻,但是,期望又不得不挖,这时就可以利用细化期望的方法了。比如:

“你对质量有具体的要求吗?”

“你说的服务,主要是指哪几个方面?”

这样就显得很自然了。

二、扩展期望

客户的期望与销售的方案往往有一定的差异,而期望又是客户判断产品好坏的标准,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你需要引导期望,让客户头脑中的范冰冰长得更像章子怡。引导期望有两条路线,一是横向扩展,即在客户原有期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期望。二是纵向改变,即在理解需求的基础上改变期望。本节先讨论从横向扩展开始。有三个处理步骤:

◎ 了解期望:

通过提问了解客户的期望,比如这样问:

“你对我们(供应商)的要求是什么?”(探索期望类提问)

“你对服务有哪些要求?”(探索期望类提问)

“你觉得还需要哪些(产品)功能?”(探索期望类提问)

“你对方案的设想是什么?”(探索期望类提问)

“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探索期望类提问)

这步的提问通常是开放式的。客户的回答可能很清晰,也可能很模糊,都没关系,你做好记录就可以了。注意,这里说的要求基本都是针对供应商的。

◎ 扩展期望:

当客户回答完毕后,你要进入控制类提问,比如这样说:

“你说得对,除了服务及时性以外,你觉得服务人员的经验是不是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控制类提问)

“材料的防火性确实是很重要的,除了材料以外,很多客户还跟我们提出过另外两个要求,一是帮助他们进防火培训,二是协助他们制订一些管理制度。这是你关注的吗?”(控制类提问)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客户会怎样回答?大部分情况下,客户会顺理成章地接受一个或多个关于期望的提议,当然也可能都不接受,也无所谓,至少你已经识别了期望。

说到这儿,也许大家有所体悟。在这里我们植入的期望肯定会是我们做得好的地方。比如,我们植入底价库措施,是因为我们有案例或者解决方案,而对手可能完成不了,或者完成不好。当然,自己解决不了的别瞎说。

这里要注意的是,可以完成的期望并非只是自己的产品可以完成的,而是指销售人员或者销售团队可以完成的,一定要放在一个软价值的层面上谈。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期望是我们准备塞给客户并希望客户接受的。而客户接受有个条件:他看到了这样做对他的价值。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向客户说明价值所在,以便建立客户的企图心,比如:

“你说的采购提前期非常关键,除了有采购提前期管理以外,其他客户还采用过底价库管理模式,这样一旦有超出过往价格的采购订单出现,就会报警,及时杜绝一些非正常订单,减少公司损失。这个措施,你觉得需要吗?”(控制类提问)

◎ 确认期望:

所谓确认就是类似这样的表述:

“王经理,我确认一下,你对产品的要求一共有两个:操作简单(客户提出的)、故障率低(销售提出的,客户接受的),我理解的意思对吗?”

“张总,我理解一下你的意思: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个措施,培训(客户自己提出的)、有经验的服务人员参与(你提出,客户接受的)、足够的实施力量(你提出、客户接受的),对吗?”

这里说的几个期望既包括客户提出的,也包括你植入的。这样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确认,更重要的是让客户认领。当客户说“对”的时候,客户的期望就被扩展了。在他看来,是他找出了问题的解决措施,这就是属于客户自己的东西了,客户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进来。

关于这三步,我们完整地举一个例子说明:

销售:“张经理,你对服务器有什么要求?”(探索期望类提问)

客户:“安全性是我们看重的。”(期望)

销售:“安全性确实很重要,除了安全性以外,很多客户还特别重视可扩展性和运行速度的问题,这是不是你关注的?”(控制类提问)(www.xing528.com)

客户:“可扩展性这不重要,不过运行速度很重要,尤其是对高峰期业务的支持。”(扩展了期望)

销售:“我理解一下你的意思,你最看重的是服务器的两个性能,一个是安全性、另一个是速度,我理解你的意思对吗?”(确认类提问)

客户:“是这意思。”

销售:“那接下来我们再详细讨论一下安全性问题吧?”

探索类提问是让客户说、控制类提问是让客户选、确认类提问是让客户认。经过这样一个加工过程,客户的期望被重新塑造了(塑造原则),而扩展的内容是销售所具备的方案优势,塑造的期望与销售方案越接近,竞争力越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给客户扩展期望,并非是介绍产品,只是为介绍产品塑造做准备,这一点切莫混淆。

在这里,我们用到了控制类提问,接下来对需求也会利用控制类提问进行扩展。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当客户说出一个期望或者需求的时候,我们应该纵向深入分析还是横向扩展?

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客户提出一个期望或需求的时候,你首先用动机类提问展开,比如:

“服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吗?”

“这个问题很关键吗?”

“这个目标和我们考核有关吗?”

当客户确认重要的时候,向下走。比如,

客户说:“当然重要了,否则老板会杀了我的!”

销售说:“既然这么重要,我们详细分析一下怎么满足你的服务要求。”

当客户不是特别重要的时候,横着走。比如:

客户说:“服务响应时间不能说非常重要,但是肯定是有要求的。”

销售说:“除了服务,很多客户还重视备品备件问题,这是你关注的吗?”

如图所示:

图3-14 期望谈话路径规划图

三、进入动机

当客户谈到期望时,如果销售认为客户非常重视某一项期望的内容,比如客户表现得比较沉重、反复提及某个事项等等,这时销售需要进入动机。举例如下:

销售:“张经理,你对电缆什么要求?”(探索期望类提问)

客户:“电缆的防火性能肯定是我们最看重的!”(期望,客户很重视)

销售:“为什么防火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呢?”(探索动机类提问)

客户:“当然重要,这游乐场人流量非常大,尤其是节假日。一旦着火,那就上全国头条了,我们都得进监狱!”

这段对话中,销售没有细化客户的期望,而是直接转向了客户动机的探寻,原因是客户表现出了对防火问题的高度重视。为什么会重视呢?原因只有一个:对他个人的利益会有重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要探寻的动机(在这段对话中,客户的个人动机是希望避免事故责任对自己的影响)。

我们前面谈过,在动机基础上设计销售手段往往是最有力的,但同时,动机也是最难探索的。比如,上文中,客户也可能这样说:

“这还用问,谁家愿意着火啊?”

这时,我们很难了解客户的动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销售中没有哪种方法一定可以探索到客户的动机。但是,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想要问,这是我们极力提倡的。千万不要觉得很多事情理所当然,没有必要问。因为动机是一把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进入动机就进入了三维空间

四、进入需求

如果期望的某些重要内容不是你塑造的,你最好的谈话路径就是进入需求,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客户才有了这样的期望。举例如下:

销售:“张经理,你对巡展改装车有哪些要求?”(探索期望类提问)

客户:“驾驶室要能容纳3个人!”(期望)

销售:“为什么是3个人?”(探索需求类提问)

客户:“我们巡展通常是以3个人为一队,从前驾驶室只能坐两个人,总有一个在车厢里,很不方便。”(进入需求)

进入需求就进入了二维空间,销售会突然看到一片广阔的天空,销售手段也会骤然增多。

期望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因为需求(也可能是动机),需求是因、期望是果,所以,改变期望从需求入手往往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改变的前提是找出需求,也就是找出客户的问题或者目标。比如,上例中,销售不希望搞成3人驾驶室。他可以这样引导客户塑造期望:

“3人驾驶室确实可以让人舒服一下,不过,这种改装交警部门很难通过,因为安全性有问题,如果驾驶室拥挤,驾驶员的操控会受到影响,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重塑期望发生在期望不是你塑造的情况下,进入需求的目的是重塑期望而不是简单地了解需求。当然,不是所有的期望都能重塑,客户一些重要的、和动机相关的期望很难重塑。

重塑并不是为了损人利己,而是在双赢的基础上展开。在上面例子中,销售帮助客户避免了事故风险和上不了牌照的问题,他是在帮客户,当然也是在帮自己。

当你改变了客户需求的之后,一定要注意,必须回到期望中去,重新塑造客户的期望。比如:

“如果要解决舒适性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在车厢里安装一个座椅,紧邻驾驶室。既可以保证舒适,又可以方便沟通,你觉得呢?”(控制类提问塑造期望)

扩展期望是在了解期望的基础上进行增加,而塑造期望是在改变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重塑。这两者都可以改变期望,但是方式不同。当然还有第三种:不改变需求的情况下,直接砸烂客户原有的期望,重新塑造期望。我们会在《创造价值》篇里详细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