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条文
8.3 不合格品控制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
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见条款4.2.4)。
8.3.1 不合格品控制——补充
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应归类为不合格品(见7.5.3)。
8.3.2 返工产品的控制
返工指导书,包括重新检验的要求,应易于被适当的人员得到并使用。
8.3.3 顾客通知
一旦发生不合格品被发运,应立即通知顾客。
8.3.4 顾客特许
无论何时,只要产品或制造过程与当前批准的不同,在继续生产之前,组织应获得顾客的让步或偏离许可。
组织应保持授权的期限或数量方面的记录。当授权期满时,组织还应确保符合原有的或替代的规范和要求。经授权的材料装运时,应在每一集装箱上作恰当的标识。
此规定同样适用于采购的产品。在提交给顾客前,组织应与供方就其提出的任何要求达成一致。
2.理解要点
(1)几个重要的术语解释与理解
1)“不合格”与“缺陷”。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注: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注1:区分缺陷与不合格的概念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中有法律内涵,特别是与产品责任问题有关。因此,术语“缺陷”应慎用。
注2:顾客希望的预期用途可能受供方信息的内容的影响,如所提供的操作或维护说明。
可以看出:“缺陷”是一种特定范围内的“不合格”,往往涉及产品责任,有法律内涵,应当慎用。
2)“返修”与“返工”。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注: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注:返修与返工不同,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经返工的产品可以成为合格品。返修品一定是不合格品,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
3)“偏离许可”与“让步”。
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注:偏离许可通常是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并针对特定的用途。
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www.xing528.com)
注:让步通常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对含有不合格特性的产品的交付。
一般而言,“偏离许可”是在产品生产前,允许其偏离原规定的许可;而“让步”是在产品生产后,对其中的不合格品的一种处理措施。
“偏离许可”、“让步”都是一次性的,并限定一定的数量和范围(时间期限)。“偏离许可”、“让步”的结果一定不能影响预期的使用目的。
4)“降级”与“报废”。
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示例:回收、销毁。
注:对不合格服务的情况,是通过终止服务来避免其使用。
(2)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
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
(3)不合格品的控制
建立和保持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不合格品处理的职责和权限作出规定。
1)识别不合格品。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作出标识以示与合格品的区别。可能时,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
2)记录不合格品的状况。应作好不合格品的状况记录,状况记录涉及时间、地点、批次、产品编号、缺陷描述、所用设备等。做好记录后,应及时向职能部门通报。
3)评审不合格品。评审不合格品,决定应作哪种处置,作出记录。不合格品评审的方式视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组织只需品质管理部做出评审结论即可,而有的组织则由多个部门(技术、品管、生产、物控等部门)组成评审组进行。
4)实施所决定的处置方式。处置方式包括下列的一种或多种方式。
①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如返工、报废、拒收、重新提供服务、更换已供产品等。
②经授权人员批准(有合同规定时,必须得到顾客的批准),接受、放行、让步使用不合格品。
③用于原有目的以外的地方,如改作他用或降级使用。
注:降级的产品必须符合降低等级后的规定。
处置的结果应予以记录。
5)对纠正后的产品,如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应进行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规定的要求或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6)对在产品交付及投入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以消除不合格造成的影响或潜在的影响。措施包括调换、修理、赔偿、致歉、停止供货、追回、停用等。同时,还应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7)对不合格的状况、评审结论、处置情况应予以记录,并按“条款4.2.4质量记录控制”的要求进行管理。
(4)不合格品控制的补充
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应归类为不合格产品。
可疑产品:无标识或标识不清、仪器失准时的测量品、过程参数异常品、受外力作用时所生产的产品、已过保存期限的库存品。
(5)返工产品的控制
1)有关操作者在工作场所应易于得到并使用返工指导书。
2)将可见到返工痕迹的产品用于维修用途时,应得到顾客维修部门的批准。
(6)顾客通知
如果有不合格品被发运时,应立即通知顾客,并进行必要的追回工作。
(7)顾客特许
1)当产品或过程与现行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组织应得到顾客的授权批准。
2)组织应保存顾客特许的产品授权(EAPAs)的期限和数量的记录。
3)当授权期满时,应确保符合原有的或替代的规范和要求。
4)被批准的材料装运时,应在每一个集装箱上都作适当的标识。
5)此要求也适用于供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