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组织,资源不足对于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在资源缺口不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整合与优化资源是一条理想的路径。
1.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跨院系、跨层次的课程共享率低,学生的选修,基本上还限定在本院系,甚至专业之间资源共享的比例都不高。院校之间,虽然有些地区建设了职教城,但除了图书资料、实训条件及部分选修课有共享,包括课程在内的其他方面的共享没有什么进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整合校内的课程资源,打破门户之别,学校统筹安排,营造共享文化,加强共享管理,改进共享技术,解决共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收益等利益之争。对于高校间,则要形成更加合理的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地域的优势,加强合作。除了网络资源,利用地域优势,实现校际资源共享空间扩大,充分利用别校的优势专业、优势课程,本校学生既可受益,也可节省出盲目求全发展所花费的资源,以加强优势专业的建设。
2.加强教师资源的共享(www.xing528.com)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第一,随着扩招的推进,高职院校纷纷出现了师资数量整体不足的问题,且存在学科和地域的结构性差异。第二,师资素质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师资资源的共享,取长补短。在解决师资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上,有些院校开始实施师资互聘。即使是一所学校内部,也可以整合资源,形成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发挥教师队伍集体的力量。学校内部,还可以实现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共同发展。通过科研内容积极向教学内容转化、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及时转化、科研方法与教学方法的渗透、教学问题与科研问题的双向延伸等,促进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柔性、多元发展。对于师资总体数量及师资素质而言,则可以积极引进政府、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补充教师数量,同时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3.加强教学设施的共享
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各院系的教学设施基本上不对外,其他各教学单位一般不能使用,导致了很多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除了院系间资源的共享,还要加强对产业界设施的利用,开展更多的富于成效的、深度的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