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全产教融合发展评价标准优化方案

健全产教融合发展评价标准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借鉴其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导精神,结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际,提出评价指标体系,供交流参考。

健全产教融合发展评价标准优化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都已认识到产教融合是学校未来的办学模式或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面临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该如何发力、深化产教融合的抓手在哪里等问题。相对科学、完善的产教融合评价标准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建设标准,也是产教融合监督与评估的基础,会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与发展有章可循。

1.评价标准的基本导向

“产教融合评价标准”必须注重外部因素,既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又要注重高校以外的社会因素,最好与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第三方评价评估机构合作研制。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新的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重点应从职业教育的“供给端”转向行业企业社会发展的“需求端”,突出职业教育的产出导向、贡献导向和质量导向,正如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建设中心主任陈锋所说:“其核心是对高等学校创造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和学习者发展价值的能力进行评价……为学习者创造价值,就业是一条底线标准。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长期职业发展能力”[39]。强调“就业就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研究型大学而言或许是适用的,但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种误导。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尺就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评价标准的主要指标

研制“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严肃、艰巨的工程,要具有相对科学性、可操作性,需要教育专家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调研、共同研制,并在高职院校投入试行评估后,发现问题,再修改完善,形成相对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书借鉴其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导精神,结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际,提出评价指标体系,供交流参考。

本书提出,“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至少应该由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专业(群)建设、科研服务、服务能力、办学条件、社会评价等8个部分构成,具体如表2-4所示。

(1)办学定位。办学定位主要涉及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在产教融合发展中居“统领地位”。

(2)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终极目的,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产教融合综合改革的要旨所在,也是我国解决目前“就业难”社会问题的现实诉求。

(3)师资队伍。人才是产教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广大教师是产教融合发展的主体,需要一支高素质、专兼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4)专业(群)建设。转型发展与产教融合发展都强调专业建设,即建立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www.xing528.com)

(5)科研服务。科研服务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保持学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持久动力。

(6)服务能力。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于服务和促进所属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地方对现代化进程中人才的需求,服务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的重要指标。

(7)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产教融合发展的办学条件,可以实现向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转变,资金是产教融合发展的基本保障。

(8)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包括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媒体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表2-4 产教融合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