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成效:产教融合助推企业发展

建设成效:产教融合助推企业发展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高职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转型发展和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整个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6]。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在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获得一定的认可度,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

建设成效:产教融合助推企业发展

如前所述,高职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转型发展和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整个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6]

1.产教融合教育观念获得一定认可

很长一段时间,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基本沿袭“备教材—讲教材”课堂教学模式,重理论轻技术、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现象非常普遍,造成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尽管教育部评估工作中要求高职院校确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但是,到底该怎样系统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很多高职院校都很困惑。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促进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活动改革,产教融合的教育观念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在教师问卷调查中,面对“您认为产教融合对教育教学改革有必要吗”这一问题,选择“非常必要” 的占66.2%,选择“必要”的占32.1%,可见,98.3%的受访者都认为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非常必要”或“必要”。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回答“您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态度怎样”,有40.5%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有31.5%的学生选择“赞同”。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观点已为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学生所认可。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是关心、拥护和支持“转型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的。很多教师立足转型发展、产教融合,结合专业教学实际,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并撰写相关论文。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在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获得一定的认可度,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

2.产教融合促使院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产教融合工作的有力推进,有力助推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促进学校层面的理事会(董事会)组织建设。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组织建设,学校主要通过吸收地方政府领导、行业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为理事会(董事会)或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不定期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活动,通过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形成较好的校地、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密切了政府、企业、行业高校的关系,获得了各方的支持。

3.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www.xing528.com)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高职院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强化产教融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把“校企双主体”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推进产教融合“三对接”教学模式。即根据“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原则,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引入行业企业领域的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把教学内容融入设计或生产过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践性和适用性;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以项目式、案例式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启发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改革方面,以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职业能力需求设置课程,构建以实践性课程模块为特征的课程群,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适当压缩理论课时比例,提高实践学分所占比例,应用型专业实践学分得到提升。四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4.产教融合促进了专业建设发展

高职院校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错位发展”和“破旧立新”的方法,校企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团队、培养学科带头人、共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共同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极大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复合专业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新增省级重点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几乎是与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

5.产教融合推进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产教融合平台既包括创新创业园、产业园、科技园、孵化器、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研究基地、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基地、职业教育集团、地方产业研究院等硬件平台,也包括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理事会、二级学院董事会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软件平台,平台建设为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服务地方(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近年来,高职院校树立“亲近地方、亲近产业”理念和“主动服务”意识,通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地方行动计划”等方式,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一是提供人才服务,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自觉培养地方(区域)急需的各种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通过教师下乡进企等活动为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服务;二是提供资源服务,即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体育馆、先进实验室、研发中心等优势高等教育资源为地方(区域)提供资源服务;三是提供智库服务,即紧紧围绕地方(区域)政府重大发展战略,通过决策咨询报告、调研报告、研究报告等及时为政府提供建议和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