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由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存在,扣非后净利润这一指标事实上也被企业操纵了,这导致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监管政策并没有较好地发挥原本应有的作用,企业依然可以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并通过归类变更方式将非经常性损益隐藏起来,以达到监管利润要求。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存在值得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并积极采取对策加强对这一行为的监管。建议采用核心利润指标替代扣非后净利润监管与评价企业,至少可以减少非经常性损益表归类变更带来的影响,并规范核心利润的审计细则。现金流归类变更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之间的“共谋”现象,提示审计师、投资者及监管部门加强核心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真实性的同步关注。而企业的R&D归类变更操纵行为违背了会计准则要求准确披露企业内部R&D支出的初衷,误导了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企业真实研发状况的判断,企业甚至通过归类变更夸大R&D投入作为业绩不良的借口。企业夸大R&D投入的行为,还可能导致骗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收优惠。因此,企业的R&D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值得监管部门重视。
第二,在中国新兴金融市场,卖空者已经体现出成熟的职业嗅觉,卖空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在鼓励金融创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建议逐步放松卖空约束,将更多的公司纳入融资融券的范围。同时,放松卖空管制与完善融资融券制度应该两方面同时抓,被剔除标的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不降反升的情况提醒我们,必须健全融资融券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避免造成市场的混乱。
第三,政治环境对微观主体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新政已经成为经济转型时期公司治理的一种非正式机制。而且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反腐败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高市场化水平可以更好地发挥反腐败的治理效用,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正是由于反腐败对公司治理具有正效应,所以应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将反腐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政策,营造干净清爽的政商环境;而且由于市场化水平影响着反腐败的效用,建议加快市场化相对较低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促进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www.xing528.com)
第四,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无法看穿公司的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效率。因此,建议投资者要加深对归类变更这种更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财务信息,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证券监管部门要加强核心利润正确解读的引导,并对异常核心利润导致的高股价进行及时提示,加强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并呼吁券商、审计师等中介机构更加关注归类变更这种更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加强对其的检查与审计,从而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第五,会计信息是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造成银行对于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未来竞争力的误判。因此,建议银行加强对企业通过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提高核心利润这一行为的关注度。银行应当提高对与此相关的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审查,将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相比对、将营业成本及管理费用与营业外支出相比对,注重它们之间的异常关系,加大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银行系统内部可考虑将信贷的审批权适当下放,降低因贷款审批流程过于僵化而引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制度问题带来的信贷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