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不同会计科目的关注度不同,投资者、分析师及监管部门进行公司价值评估时通常剔除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核心利润是盈余质量评价和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管理层有动机通过操纵各项收入或费用的科目归类,来改变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评价,以迎合投资者与分析师的预期及监管层的要求,实现投融资竞争形象的美化、股价上升与业绩考核等目标。Alfonso et al.(2015)指出,由于投资者和分析师过分信任核心利润指标的真实性,上市公司能够通过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虚增核心盈余,成功诱使资本市场高估企业的核心盈余持续性和市场价值。李晓溪等(2015)以我国资本市场公开增发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随着监管机构开始逐渐重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上市公司偏好采用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虚增核心盈余,以满足公开增发的业绩要求。刘宝华等(2016)发现,持有处于行权限制期限内的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管理层优先考虑通过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夸大核心利润,以满足行权业绩考核条件。这些文献表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能帮助企业实现提升股价、公开增发及业绩考核等目标。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业绩考核方式的改革,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发挥功能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因此有必要提高关注程度。
国务院国资委在2010年推出了对我国央企领导者进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大大提升了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其中也明确了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应该扣除非经常性收益。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基本计算内涵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www.xing528.com)
其中,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包括:①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企业集团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且资产、收入或者利润占集团总体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②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转让股权收益、资产转让收益。③其他非经常性收益: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2013年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非经常性收益的50%扣除标准提高到全额扣除。以央企经济增加值考核为导向,地方国资委及民营企业也在考核上做出了观念上与方式上的调整。经济增加值考核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收益的规定,促使管理层专心主业,推动经营管理的实质改善,但也增大了管理者通过归类变更盈余管理降低非经常性收益的程度。
由于腐败企业往往存在巨大的腐败支出,与没有腐败的同类企业相比,会出现管理费用大、核心利润低的现象,而且腐败会培育不良的企业文化,政商勾结、内部人控制、法律意识差等导致腐败企业管理层更容易从事会计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管理层通过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提升形象、美化业绩并谋求私利,因此腐败企业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大。反腐新政可以通过切断政府保护渠道,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和经营绩效等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抑制效应,提高会计质量。反腐败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见图6.1。
图6.1 反腐败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