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费用是期间费用中高评价的损益项目,这有可能使管理层进行R&D归类变更盈余管理。R&D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是指将正常经营费用归入R&D费用,以最大化高评价费用项目。Skaife et al.(2013)第一次实证证明了R&D费用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并发现亏损以及未达到盈余目标的企业更有动机进行R&D归类变更盈余管理。Skaife et al.(2013)对R&D费用预期模型回归得到残差大于零的部分做出解释,认为异常高的R&D费用是企业把其他期间费用“错误”转移到R&D费用下的证据。
我国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基本原则是:企业内部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其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1])。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2月2日所发布的修订后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规定在财务报表附注“公司开发项目支出”中,对无形资产必须“披露本期发生的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总额,以及计入研究阶段支出金额和计入开发阶段的金额”。因此,相关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与管理费用明细项目中的费用化金额一致,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与开发支出本期增加额一致。然而,在查阅上市公司年报的过程中,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信息存在前后互相矛盾、金额不一致的问题。这说明在研发信息披露不规范的背后,隐藏着管理层操纵R&D归类变更的可能。比如,把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确认为研发耗用的材料,把生产人员工资确认为研发人员工资,而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本应属于生产成本。再如,其他业务成本,本身存在模糊地带,管理层也有可能将模糊的其他业务成本确认为R&D投入。因此,把R&D归类变更表述为:在会计处理中,少记生产成本,多计R&D投入,把生产成本归类为R&D投入。由此,本书提出假说H4.4。(www.xing528.com)
H4.4:上市公司的异常R&D投入与生产成本负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