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腐败行为很容易在生活中感受到,但却十分难以量化。我们很难明确衡量某一国的腐败状况,也难以通过相对的腐败程度来加以评分。但仍有一些专家和研究机构制定出衡量腐败的指标或者数据,广泛被采用[129],以下对其中部分常见指标进行介绍:
(1)腐败感知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CPI)
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TI)是以打击世界腐败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每年发表的腐败感知指数(CPI)是集多项不同机构或私人的调查结果,针对每个国家采用了3至12项调查指数作加权平均。此指数在1995年前仅衡量了少数国家,之后则扩大范围,至2012年最新资料中已包含218个国家。此指数优点在于:它可以降低各单独调查的衡量误差,并且扩大评估的国家范围。但相对的,正因为各调查所涵盖的国家范围不同,这种平均的过程也有可能造成新的误差。
(2)治理指标(Governance Indicators,GI)
世界银行的治理指标是汇集各类调查结果,加上本身对企业及民众的访问,汇总后所发表的指标。它从1996年开始评分,并首次发表于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WDR97)。当中共列举六项治理能力指标,其中一项为控制腐败(control corruption)。这项指标所衡量的范围最广,共有213个国家及地区,且数据完整,不像其他腐败指数在各年度所包含国家有所差异。(www.xing528.com)
(3)国际国别风险指南(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ICRG)
自1982年起,政治风险组织(Political Risk Services,Inc.,PRS)于每一年发表腐败指数,此指数是综合了专家意见,企图捕捉“高层政府官员特别款项需要”等与进出口执照、交易控制、税负估计、安全保障或借贷相关的腐败问题。近年来PRS在腐败案例的方法论上做了变动,以求与其他组织的指数更为接近。
由于腐败活动的隐蔽性,要观测到真实的腐败数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至今并无公认的精确度量腐败现象的指标。在实际研究中,除了以上指数之外,也有使用统计数据来度量腐败的,如贪污渎职人数、贪污渎职案件等指标。本书在后文的实证分析中借鉴了现有文献的做法,除选取腐败感知指数外,选取各地区人民检察院每年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渎职案件数以及涉案人数占当地公职人员数的比例来描述腐败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