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什么时候辞去高盛的工作,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但我觉得如果在高盛一直工作20年或者30年,不说工作强度,光是办公室斗争就让我忍受不了。所以当迈过40岁的人生门槛之后,我就知道自己应该转换到下一个人生舞台了。
就在这个时候,青山学院大学国际管理研究科在2001年成为日本第一家专门大学院,在晚间面向社会提供MBA课程讲座。2003年,文部科学省正式推出专门职业大学院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院之中就不仅需要专业的学者教师,还需要拥有一定程度实务经验的人来担任教员。于是像我这样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就有了在大学院教授MBA课程的机会。
我这个人本来就对传道授业解惑很感兴趣,所以觉得自己很适合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我在高盛工作期间,深感日本的企业非常缺乏并购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金融、特别是并购领域的专家严重不足。
此外,当到了50多岁的时候,我觉得和20多岁的年轻人才多交流,给他们提供帮助,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成为“大学院的老师”,与我50岁的人生目标“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十分接近。于是,我从30多岁的时候开始,只要一有机会就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
我写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商事法务1336》(1993年11月)上,题目是《美国〈国内岁入法〉的强化及其对日本企业的影响》,这篇论文对《国内岁入法》163条J项对美国法人的过低资本相关规制进行了分析。1996年11月,我在日本经济新闻的经济教室专栏以《卖出海外资产,LBO也是选择》为题,对并购基金成为日本企业卖出海外资产的候选对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说。2000年4月,我发表了题为《如何应对恶意收购?商法需要根本性的改革》的论文,对美国已经普及的反收购政策进行了解说。(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1999年12月,我的第一部著作《M&A 成长的策略》由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发行,书中对并购已经成为日本企业发展成长不可回避的问题进行了解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2001年4月,青山学院大学大学院国际管理研究科聘请我担任兼职讲师,每周进行一次授课。
春季学期我的课程名称是“并购与企业价值评估”,主要为学生们介绍DCF、EVA、市场倍率法等对企业的股票价值和企业总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秋季学期我的课程名称是“并购体系论”,主要为学生们介绍合并、企业分割、业务转让、公开收购、股份交换等并购的执行方法,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哪种方法最为合适。
这些讲义的内容经过15年的不断补充已经变得非常详细,尽管每年都会根据《公司法》以及《金融商品交易法》等法律法规的改变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正,但整体的框架一直沿用至今。
我在高盛工作的同时,每周一次,都要在下班后去青山学院大学进行大约90分钟的授课,一年大概要去30次(除去寒暑假)。尽管备课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但我还是对愿意给毫无教学经验的我这样一个宝贵机会的青山学院大学致以由衷的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