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中介绍过的那样,日本的国际通话业务最初是由KDD垄断的,但从1989年开始日本政府放松了限制,日本国际通信(ITJ)以及国际数字通信(IDC)相继进入这一领域,使得这一领域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ITJ的主要股东为三菱商事、三井物产、松下电产等,IDC的主要股东为伊藤忠商事、丰田汽车以及英国大东电报公司(C&W)。
不过KDD作为老牌企业,在国际通话领域仍然拥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直到NTT宣布将在1999年拆分为本地通话和国内长途两部分,其中负责长途通话业务的子公司(NTT Communications)也将参与国际通话业务的竞争。
因此,当TWJ和KDD在1997年宣布合并的时候,虽然说不上是KDD与TWJ的弱者联合,但市场对其前景似乎也充满了不安。果然不出所料,当NTT Communications于1999年进军国际通话业务之后立刻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使得KDD与TWJ的合并公司的业绩大幅恶化。在国际通话业务重组的大潮之中,ITJ于1997年被日本电信吸收合并,NTT和C&W则围绕IDC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IDC被C&W收购。在国际通话业务领域的3家企业之中有2家都被收购,市场普遍认为下一个被收购的就是KDD,这导致KDD的股价暴涨。(www.xing528.com)
1999年初,KDD的股价只有3600日元,而到了DDI、IDO、KDD三家企业宣布合并的12月,KDD的股价上涨4倍达到16000日元。虽然当时正是互联网泡沫最严重的时期,日经平均股价也从13000日元飙升到19000日元上涨了接近50%。但同时期NTT的股价只上涨了两倍,由此可见KDD的股价涨得有多离谱。而且1999年3月期KDD的年度报告业绩与前年同期相比下滑了75%,2000年3月期的年度报告业绩预计只有小幅改善。也就是说业绩与股价的走势完全相反。
综上所述,为了与NTT相抗衡,DDI与IDO通过合并组成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提供800MHz移动通信业务的公司是最好的选择,之所以又加上KDD变成了三家企业合并完全是为了满足丰田提出的要求。但从结果上来说,DDI和IDO都是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技术实力不够深厚,而在电子通信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KDD则拥有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后来三家企业合并后成立的KDDI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可以说KDD的人才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