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社会促进效应指的是,在他人面前,个体绩效水平的提高或者降低的倾向,在他人面前,个体绩效水平提高称为社会助长,个体绩效水平降低称为社会致弱。
2)社会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
引起社会促进效应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为任务本身的特性,其二为个体的心理特征。
(1)工作特性
1920年,F.H.奥尔波特做了一个实验,让9名被试在不与别人竞争的正常情况下,对内容相同的短文写出反驳意见。从完成数量和完成质量两个方面来考察,而完成质量又根据难度分为3种情况:①感情性的议论,不是从正面进行反驳;②引用权威者论证,运用具体事例进行反驳;③从正面反驳对方主要观点,条理清楚,说服力强。完成数量和第一种完成质量的情况工作难度不大,而第三种完成质量的情况工作难度大。实验结果如表4-1所示。(www.xing528.com)
表4-1 奥尔波特社会促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工作难度不大的情况下,社会助长效应明显;而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社会致弱效应明显。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如果个体对活动比较熟练,则社会助长效应;而个体对活动比较生疏,则社会致弱效应。
(2)个体的心理特征
社会促进效应还跟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关。如果个体自信、开朗、外向、心理成熟,则容易产生社会助长效应,而如果个体自卑、孤僻、内向,则容易产生社会致弱效应。
社会促进效应的研究与组织中员工的学习和培训有关,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任务非常熟悉,那么别人在场时他可能会做得更好;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任务,别人在场时,会降低个体的工作水平。因此,对于简单的任务可以采取集体培训,对于复杂的任务可以进行个别的单独辅导,这样会使群体互动过程的收获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