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反应
消费者面临商品价格变动时的一般反应表现为当价格变动在价格阈限内,消费者心理处于承受范围之内,反应不大;当价格变动超出价格阈限,消费者的一般反应是价格下降多购买,价格上涨少购买。
(二)消费者对调高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
企业往往会认为,价格的提高对消费者而言是不利的,会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抑制其购买欲望,但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会作出与之相反的各种行为反应,他们会有以下心理活动。
(1)储备心理。认为商品很畅销,现在不买就快买不到了,甚至会对有些商品出现囤积心理。
(2)早购心理。表现在若商品涨价,则说明其热门,有流行的趋势,应尽早购买。
(3)商品涨价。可能是因其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或优越的性能。
(4)商品已经涨价。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将来购买更贵。例如,在预期房价还会上涨的情况下,消费者就会买涨,买到就能赚到。
此外,消费者对企业调整价格的原因和目的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作出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若消费者认为价格的上涨是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他们会对这种调整表示理解;反之,若把价格的上涨归结于企业欲提高产品利润,则他们的抵触反应比较强烈。
(三)消费者对调低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
大多数企业认为,调低商品价格有利于消费者,可以让其花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商品,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其大量购买商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常常是商品的价格降低,购买的人反而更少。这主要是由于面对价格的降低,消费者常表现出以下心理和行为反应。
(1)“便宜——便宜货——质量不好”等一系列联想,引起消费者心中的不安,因此会使消费者产生对商品品质和性能的怀疑。
(2)购买便宜货有损消费者的社会形象或身份、地位。
(3)消费者会认为可能新商品即将问世,所以商家才会降价抛售旧商品。
(4)可能是过时商品,其式样和款式等不流行了;或是过期商品,残次品或低档品,需要降价销售以减少库存。
(5)消费者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认为商品既然已经开始降价了,可能还会继续降价,于是选择持币待购,以期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6)降价商品肯定是质量下降了,消费者拒绝购买。
(四)降价策略
1.降价的条件
①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这时企业库存积压严重,需要扩大业务,但是企业又不能通过产品改良和加强促销等手段扩大销售。就必须考虑通过降价提高销售量。(www.xing528.com)
②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迫使其降低商品价格来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
③企业为了控制市场,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价。企业通过销售量的扩大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
④市场需求不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价格下降是许多企业借以渡过经济难关的重要手段。
⑤根据产品寿命周期阶段的变化进行调整。相对于导入期时较高的价格,在进入成长期后期和成熟期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可以通过下调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降价的方式
因产品所处的地位、环境以及引起降价原因的不同,企业选择降价的方式也会各不相同,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
(1)直接降价,即直接降低产品价格。如汽车销售中常采取直接降价。
(2)间接降价,即企业通过赠送礼品、增加容量、增大折扣、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调试或者延长保修时间等手段,在保持名义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变相降低产品的实际价格。例如购买红米K20系列手机赠送价值99.9元的无线耳机,相当于是变相降价99.9元。
(五)涨价策略
1.主动涨价策略的实施原因
①由于产品成本增加,妨碍了企业合理利润的获得,只能通过涨价转嫁负担。这是企业调高产品价格的最主要原因。
②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必须通过提价来抑制部分需求,以缓解市场压力。
③改革产品。企业通过改进产品的质量、性能、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④竞争策略的需要。以产品的高价位显示其高品位。
2.涨价的方式
企业采用主动涨价策略时,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1)直接调高。即直接提高产品价格。例如: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的猪肉大萧条刚过,猪肉价格就来了一个绝地反击,从12元/千克疯涨到40元/千克,厦门甚至出现了100元/千克的天价猪肉。
(2)间接调高。即企业采取一定方法使产品价格表面保持不变但实际隐性上升,例如缩小产品的尺寸和分量;使用便宜的代用原料;减少价格折扣等。一般地,降价容易涨价难,调高产品价格往往会遭到消费者的反对。摩拜单车上调了计费标准,起步价由原先1元/1小时提高至1元/15分钟。这让很多已经习惯于享受低价乃至免费服务的消费者在心理上感觉难以接受,乃至发出“再也不骑共享单车”的吐槽,因此,在使用涨价策略时必须慎重,尤其应掌握好涨价幅度和涨价时机,并注意与消费者及时进行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