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后的200多天直至改革结束,1853人完成双向选择,无一人上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事劲头在供水集团内部蔚然成风。
改革红利的释放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供水集团整体运转的效率全面提升。比如在机构方面,扁平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基层服务力量得以充实,供水一线服务人员比改革前提高了19个百分点。同时,人员机构更为合理,在全员竞聘过程中,有21名原任中层干部落聘,16名年轻同志脱颖而出进入中层干部行列。
此次改革最大的功效,是对员工思想产生了一次较大冲击,使其工作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轻松应付到紧张认真,对每一个员工都是一次巨大的鞭策和震撼,真正从过去的“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要干好”,整个公司充满着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的氛围,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组织文化有时候是企业创始人创造的,有时候又是在遭遇困难和克服困难时诞生的,有时候是由公司的管理层决定改进企业的表现时持续发展而来的。[9]可以说,合肥供水的企业文化,与上述三个方面都有相关性。
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也是此次改革的成果之一。在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狠抓管理制度建设。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抓手,梳理和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工作职责,严把工作节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党委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资金调度例会制度》《月度工作例会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满足企业质量管理的需求,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了一切工作按制度办事、按规范运作的局面。
让我们自豪的是,合肥供水集团的改革成效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1年1月4日,时任合肥市长吴存荣的办公桌上出现了当年第一期《合肥信息要情专报》(以下简称《要情专报》)。这是由合肥市委办公厅向主要领导呈报的重要工作简报,这一期的标题就是“合肥供水集团稳妥推进三项改革,探索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管理与服务新模式”。看完后,吴存荣对合肥供水集团的改革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要情专报》上做出批示:“创新工作、保障有力、服务人民、热情周到。”此时,距合肥供水集团新班子组建,刚好满一年。还是在这一年,合肥供水集团的改革事迹,又登上了安徽省委办公厅第76期《安徽信息要情专报》。
“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强力推进主辅分离改革,精干主业做大做强;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抓手,练内功、抓管理、上水平,做好增收节支大文章,现在合肥供水集团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方振接受采访时说。
加里·哈默尔在《领导企业变革》一书中写了一句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也衷心希望所有的企业改革者都能够从这句话中汲取力量:“一位美国非洲裔女士拒绝坐在公共汽车的后排;一群母亲,迫使立法机关对酒后驾车者严惩;一个12岁的少年成立了一个环保组织,并最终吸收了25000名会员;一位捷克诗人与极权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些人都曾经改变了世界,难道你不能使你的公司发生变化?不要说这令人难以想象”。[10]
[1]岑科、傅小勇、邓新华:《张维迎寓言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第24页。
[2]王海龙:制度变迁中国家作用的再思考——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27页。(www.xing528.com)
[3]代吉林、朱仁宏:从企业成长理论看政府驱动型国企集团内生性缺陷,《经济管理》,2008年第5期,第36页。
[4]加里·哈默尔:《领导企业变革》,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9月,第117页。
[5]奥里特·加迪西、斯科特·奥利夫特,《可操作设计》,见F·赫赛尔本等著《未来的组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57页。
[6]钱勇、曹志来:脱嵌入到再嵌入:企业组织转型的过程——基于铁煤集团主辅分离改革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11年第6期,第118页。
[7]重塑自我和价值观:郭士纳访谈录,《麦肯锡季刊》,20150730,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1//www.hr.com.cn/p/1423414515。
[8]葆琳·格雷汉姆:《玛丽·帕克·芙丽特——管理学的先知》,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4月,第244页。
[9]金·卡梅隆、罗伯特·奎因:《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4页。
[10]加里·哈默尔:《领导企业变革》,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9月,第1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