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织与自我:互不放弃

组织与自我:互不放弃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7月,供水集团决定免去朱长银的部长职务。之后,凭借自己扎实、专业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朱长银重新担任了工程部部长,并提升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改革中,有29人进入内部劳动力市场待岗培训,解聘了5名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这也是合肥供水集团过去56年里的第一次。这次史无前例的改革,在合肥供水集团内部掀起了巨大波澜,也给所有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组织与自我:互不放弃

在传统国有企业,管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文化根深蒂固,动一个干部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合肥供水集团大家都知道,分管重点工程、供水规划、给排水设计等工作的现任副总经理朱长银,在改革过程中却是第一个被免掉的干部。

2010年,朱长银担任集团的工程部部长,主抓当时的一个重点工程项目,由于协调不当,加上承担施工的公司存在资质、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缺陷,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干完,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2010年7月,供水集团决定免去朱长银的部长职务。

“当时一些人包括某些领导来做我的工作,我说那不行,必须按照规矩来。在工程问题上他没搞好,没按照时间节点来。他当时可是拍着胸脯说没事、保证完成任务,任务没完成就得免职。”谈到此事方振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完全是他的错误,很多问题是过去的体制造成的”。

“怎么说呢,这个东西比较复杂,是领导肯定要负起领导的责任。但说起原因,应该说也有其他部门的责任。所以,一点怨言没有也不可能,周边的人都觉得这种事情挺冤的,不能完全由一个人承担。这件事在当时对我的冲击还是比较大,因为毕竟是一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但还是能理解。”回忆往事,当事人朱长银说。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朱长银,甚至方振董事长都没有想到,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之后,凭借自己扎实、专业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朱长银重新担任了工程部部长,并提升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那么,这件事情对集团的改革和之后的持续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朱长银说:“这个事情对供水集团上下的冲击比较大,董事长也是动真格的了,真有不干事、疲疲沓沓,或者责任心不强的,那就是要来硬的。比如我这个事情,放在以前最多也就是批评一下,不会去动真格的。所以说,这七年我们在真抓实干方面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0年8月开始,按照《机构、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意见》《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全员竞聘上岗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合肥供水集团拉开了全员竞聘上岗的序幕。

说起全员竞聘,当时担任人力资源部部长、原供水集团总经济师的郑伟萍感慨颇多:“三项制度改革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全员竞聘,从机构精简到人员岗位定岗定编,再到全员竞聘上岗,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而全员竞聘是从中层开始的,之前我们也搞过竞聘,就是拿出一些岗位来,大家来竞聘。而这次完全不一样,是全部中层干部“就地免职”,然后进行申报,觉得自己适合哪个岗位就申报,然后经过考试、竞聘演说等方式竞争上岗。”“这样的动作,这么多年来也是唯一的一次,这个过程确实对公司上下来讲都是一种震动。全员竞聘下来,有59个人落选,因为是双向选择。当然,到最后解聘的一共7个人,都是长期没人敢动的,有的在外面自己做生意。”

中层聘岗的同时,我们按照“定岗、定编、定员”的原则,根据市国资委企业用工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努力打破人浮于事、冗员过多的局面,因事设岗,优胜劣汰。对各类岗位、编制实行有效控制,优化岗位结构,强化一岗多责,简化程序,功过分明,畅通员工进出、晋升渠道,鼓励机关人员到基层锻炼,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按照核定的编制和岗位职责,员工和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同时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定《内部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对淘汰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竞争上岗,主动做好部分落聘人员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正确对待个人岗位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改革中,有29人进入内部劳动力市场待岗培训,解聘了5名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这也是合肥供水集团过去56年里的第一次。同时,为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交流机制,对在同一岗位工作达到6年的中层管理者,进行岗位大交流,目前全部中层正职均完成岗位交流。同时对在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原则上不超过6年为标准,进行大轮岗;切实把优秀人才放到能够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人得其位,事得其人。这样做,不仅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激情,而且有效推进了党风廉洁建设

这次史无前例的改革,在合肥供水集团内部掀起了巨大波澜,也给所有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次改革中,一位“80后”硕士研究生在竞聘上岗中连跳两级;曾经的一位中层副职因为竞聘失败变回普通员工,但他从2010年9月到2013年7月,在水厂基建、技术改造岗位上苦干、实干,最终以出色的表现,再次回到中层副职岗位。

“这次改革就是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选出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虽然时隔6年,当时董事长说的话还记忆犹新,在集团公司大刀阔斧的三项制度改革中,我是幸运的,改革后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次改革带给我更多的应该是收获和震撼。

我是2005年集团公司招聘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从进集团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本着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兢兢业业的原则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做精、做极致。201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大刀阔斧,开始了一场“壮士断腕”和“刮骨疗伤”式的机构、人事、薪酬三项制度改革,管理岗位全部重新竞聘上岗,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我也主动融入到这一轮创新改革的进程中。

虽然我也知道新一届领导班子想干事,而且有干事的决心,但我对这次的改革还是心存顾虑的。因为我知道,作为传统垄断国有企业,改革的阻力很大,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尤其像我们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也没有什么背景的年轻人,当时能参加工作不长就提拔科长,已经不容易了,仅隔两三年时间,想再成长谈何容易啊!可能这种心态当时很多人都有,也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在看,到底是动真格,还是走走形式,还是搞不下去临时草草收场?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竞聘制度出台后,集团公司以多方式、多场合、多层级进行宣贯,公开选拔,公开竞聘,阳光操作。就是因为这样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公开透明的选拔方式,才使我鼓足了勇气参加选拔。当时也就想,机会难得,年轻人应该表明支持改革的态度,尝试一下、锻炼一下,哪怕失败,也当成磨炼自己的一次机会。

凭借这股“血气之勇”,我在竞聘过程中的表现还算不错,最终竞聘成功了,真是惊喜连连。说实在话,如果说鼓起勇气参加竞聘时思想比较简单,没有更多负担的话,真正竞聘成功后,一种沉甸甸的压力感油然而生,我的心情也变得非常复杂。一是十分感念集团公司领导的信任和重托,让我们年轻人搭上了改革快车;二是感觉压力大,尽管自己有勇气、不服输、不怕失败,但接下来要面临的工作,自己并不熟悉,纠结、担心,以及年轻干部如何与老同事相处,的确是一种挑战;第三点也是支持我一路走到今天的,就是巨大的动力!我当时也是暗暗下定决心,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也坚决不能退缩,一定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不能给党委丢脸。(www.xing528.com)

就这样,我和其他一些年轻同事一起,通过竞聘脱颖而出,开启了人生新起点。现在想想,那真的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从2010年至今,转瞬间已过7载,我先后担任四水厂党支部书记、营业中心主任、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对工作始终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当作一种责任,认真、敬业、奉献、担当,也感受到合肥供水三项制度改革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供水的种种弊端也一一破除。

回想当时,的确很难想象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公司7年的发展历程。三项制度改革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蜕变,先破后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多项议事规则,科学决策,引领供水不断向前发展;“贴心小棉袄”服务品牌生根发芽,根植民生,长成参天大树,绿树成荫产业链整合、原供排一体化,做大做强供水梦;四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的又一次创新推动;PDCA无止境循环,持续改进,永不停歇,企业发展节节攀升;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不动摇到“221”工作思路的传承转型,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其中一员,相信我们集团公司一定会迎着改革的大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拥有更加美好、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是在改革中连跳两级的硕士研究生、现任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任洪宾的自述。可以想见,任洪宾的想法是改革之初很多同事的想法。而任洪宾后来的成长轨迹,也是很多“脱颖而出”的年轻管理者的成长轨迹,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这也是我们改革的最大收益与成果。

“在那次竞聘中,提拔了很多年轻的同志,这帮年轻的同志,以原来的那种提拔方式,可能还要等很多年。但是从后面的管理情况来看,这帮年轻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通过这种公开竞聘的方式,很容易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公司的一位领导评价说。

曾经由中层变为普通员工的李宽,也讲了自己当时的“挣扎”和之后的“奋斗”:

以前,做到集团公司中层这个位子,不犯什么错误的话一般是不会下来的。三项制度改革时我报的是当时万安公司的副总经理,竞聘的是原岗位,结果落选了。当时觉得很纳闷,因为自己觉得做得很好了,怎么就这样了呢?当然,事后冷静地想想,其实自己是有差距的,比如整体把控能力、决策能力。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以后的工作中就当成最重要的东西一点点去补。所以啊,要不经过这个过程,自己肯定还是老样子。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需要一种提升和转换,只是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被动的,不过只要能转变就好。

有一段时间是很郁闷的。因为也不只我一个人,有20多个人都进行了岗位的调整,有上有下的。后来觉得自己还年轻,毕竟是搞技术的,心里有底,而且对公司也是有感情的,还是要适应改革,先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干。当时领导把我调到基层去干了一年多,感觉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的。后来参与水厂建设,大概花了一年多时间,最后三个月很痛苦。我当时是一个人,从报规划、到业主、到施工单位、到后勤、供应设备、管道安装等。两年多时间里,组织不放弃我,自己也不放弃自己。领导对我的情况也都了解,先在供水所干了一年多,之后在集团公司工程部干了8个月的副部长,因为有一线的经验,干得也比较顺利,当然也很忙碌。后来三欣公司要做大做强,领导就调我去负责市政分公司。

我感觉,这几年我总是在做事情,同时不停地调整岗位,特别忙,也很累,压力非常大,不过现在想想,这就是三项制度改革的初衷。所谓改革,其实主要不是什么位置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让我们这些当事人通过改革接受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方式,把一些观念和意识传递给我们。这样一来,就会让那些能干事、愿意干事的人一点点地走上前台,得到好的发展。

在人事改革的同时,薪酬改革与绩效考核制度也在一步步实施。为了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薪酬制度改革实行模拟二级法人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岗变薪变”和个人绩效考核挂钩的工资管理原则。同时,合肥供水集团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将员工收入与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激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月度、年度分类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每月拿出1000元作为人均月度绩效工资基数,根据员工履职情况、服务用户效果、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分A、B、C、D四个层级进行打分,并作为个人年度评先、评优依据。每年6次得A以上且党风廉洁方面过硬的在年底自动当选为优秀工作者;连续三个月被认定为D级员工的,人力资源部将对其进行考核,视考核结果进行调整;一年内六个月被认定为D级员工的,退回人力资源部,执行《内部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这些举措有效地激励和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薪酬与绩效改革突出了岗位薪酬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促进了收入分配向集团的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和生产一线倾斜。中层干部之间月收入最高与最低相差达1 800元,普通员工之间月收入最高与最低相差达900元。改革有效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局面,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中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调动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水平。2011年,供水集团评选出创新工作86项,亮点工作19项,月度考核综合得分区间在98.8~120之间不等。同时,各单位、部门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第一次出现了普通职工收入超过中层管理人员的情况,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肥供水集团出台的《员工积分奖励管理办法》,将员工薪酬与本岗位的工作业绩挂钩,从获得荣誉、取得资格、工作表现及取得学历、职称等方面,给予积分奖励。积分达到100分的,个人工资就将上调一级岗位工资;个人的积分作为年终考核的参考依据;在对员工进行提拔任用、竞聘上岗等事项进行考察时,员工个人近三年的积分结果列为考察内容;员工因正常退休和组织调动的剩余积分按分值给予一次性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