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16年,全县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已完成四期,五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一期工程(1978~1985),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启动。第一期工程下达全县造林任务9.2132万公顷,实际完成10.6245万公顷,完成计划的115.3%。1978年~1981年省、地有关单位统一清查,造林保存率为:1978年~1979年71%、1980年66%、1981年64%。1982年~1984年经县上清查,保存率为56.9%。“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实施8年的造林面积相当于全县1949年~1978年30年间造林总面积的76.8%,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林分质量明显提高。建成了沿陕蒙边界长67 千米,宽0.5 千米,有林面积3334 公顷的陕蒙防沙林带;沿长城南北宽2 千米,长75 千米,有林面积1.5万公顷的长城林带;沿灵榆公路两旁宽2 千米,长84 千米,有林面积1.68万公顷的防沙林带;以白于山脉为基线,东西长78千米,南北宽1 千米,有林面积7800 公顷的环山林带。建成了五台山、烟墩山、榆树沙、水口滩等4个基地,涌现出了牛玉琴等一大批个户、联户造林典型。
二期工程(1986~1995)于1986年开始实施,确定了“以防护林为主、积极发展经济林、用材林”的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布局上乔、灌、草结合,以草灌为主。此项举措实现了以林养牧促农,得到农、林、牧全面发展的目标。共造林4.9807万公顷。期间开展了大面积的飞播造林,总面积达1.3334 多万公顷,加快了造林绿化进度。1979年以后由于落实了林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居民的造林积极性,个体造林面积占全县总造林面积的80%以上。中共靖边县委、靖边县人民政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双百万”生态建设工程,受到时任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关注,得到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的表彰奖励。二期工程造林成活和保存率较低。
三期工程(1996~2000)由于国家投资方向调整,林业发展较为缓慢,林业建设主要以个体自发造林为主,全县造面积3667 公顷。
此阶段由于体制变革,一段时期内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特别是国有林场改革、柳编生产加工,使本县国有林地、沙柳地遭受了一定破坏,前后有1万公顷林地流失。
四期工程(2001~2007)共完成人工造林4533.3 公顷。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扩大内需建设项目(2008~2010)。完成人工造林6800 公顷。
五期工程于2011年启动,截至2016年共完成人工造林4666.7 公顷,封山(沙)育林333.3 公顷。
“三北”防护林第二阶段(4 期~5 期)以营造樟子松为主,实施地点主要在稀疏林地、劣质林地,以低产林改造为主。(www.xing528.com)
按照国家要求本县对工程进行了金额配套支付,规划设计工作先期是委托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指导,后期由县规划设计院承担,林业局负责工程的实施,县人民政府对工程区有关乡(镇)、国有林场、苗圃下达目标责任书,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
工程以生态效益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规模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以类型区和小流域为单位,集中连片,不留空白,形成规模,做到治理一片,保护一片。坚持综合治理,建立比较完备防护林体系。县内有自己的示范乡和重点治理乡,各乡镇有自己的重点村和样板区。在县北部建设3333.3 公顷城北防护林基地。确定了以防护林为主,乔、灌、草结合,以草、灌为主的造林方向。引进了樟子松、油松、侧柏等常绿树种。总结出杨树与沙棘混交造林、高林冠治沙、飞机播种造林等一系列先进的造林技术。
广泛应用新技术,普遍增加科技含量。工程推广覆膜栽植、营养袋大苗、截杆造林和保水剂、生根粉等技术。树种搭配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常绿树种在工程建设中的比例占到20%~40%左右。工程区沙地全部采用网格式障蔽防护,荒山荒坡采用高标准大鱼鳞坑整地拦蓄保水技术。
推行承包造林。工程采取个户、联户承包造林尝试,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大户、私人企业承包造林。
实行工程质量承包责任制和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终身负责制。采取“谁承包、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要求承包人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检查验收。要求技术人员从设计到施工全面负责,杜绝了交叉施工,责任分工不明等问题。
加强种苗质量管理,严把种苗关。工程所需种苗由林业局统一标准、统一调运、统一验收,做到发苗单位、用苗单位、检疫检验人员、施工人员四见面,“证签”齐全,不合格苗木一律不准使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各期造林面积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