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护黑鹳繁殖地,守护国家I级保护动物

保护黑鹳繁殖地,守护国家I级保护动物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以食鱼为主,也捕食其他小动物。县森防站随即对黑鹳繁殖地进行挂牌宣传、围网保护、跟踪观察、保护安全出巢。2015年6月23日,在天赐湾天赐乡大峡谷再次发现了1 处黑鹳繁殖鸟巢,也有4 只幼鸟,这是在本县发现的第二处黑鹳繁殖地,继之对黑鹳繁殖地实施挂牌、围网、宣传、保护。白天活动,以食鱼类为主,也捕食各种鸟类以及中小型哺乳动物。境内约有五六只,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

保护黑鹳繁殖地,守护国家I级保护动物

黑 鹳 (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1 米~1.2 米,重2 千克~3 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为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以食鱼为主,也捕食其他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繁殖期4月~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

2015年6月6日~9日,榆林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和县森防站工作人员对龙洲丹霞地貌旅游区的水库、湿地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在龙州镇闫家寨子一水库边石崖上有1 处黑鹳繁殖巢穴,巢内有4 只小鸟在相互戏耍,这是榆林市首次发现的黑鹳繁殖地。县森防站随即对黑鹳繁殖地进行挂牌宣传、围网保护、跟踪观察、保护安全出巢。

2015年6月23日,在天赐湾天赐乡大峡谷再次发现了1 处黑鹳繁殖鸟巢,也有4 只幼鸟,这是在本县发现的第二处黑鹳繁殖地,继之对黑鹳繁殖地实施挂牌、围网、宣传、保护。

大 鸨 (Otis tarda)大型走禽,身体粗胖。体长约100厘米,重3.8 千克~8 千克。常以5 只~15 只成群活动,杂食。候鸟南北迁徙季节,境内的草原、半荒漠滩地、河流滩地有时能见到,数量不多。主要分布在海则滩、红墩界及黄蒿界一带。(www.xing528.com)

白肩雕 (Aquila neliaca)体长79厘米~84厘米,重2 千克~3 千克。冬季常活动于低山丘陵、平原、小块丛林和林缘地带,有时也见于荒漠、草原、沼泽及河谷地带。白天活动,以食啮齿动物及鸟类为主,也食动物尸体,有时捕猎家禽。数量极少,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

金 雕 大型猛禽,体长76厘米~102厘米,翼展达2.3 米,重2 千克~6.5 千克。性凶猛而力强,捕食鸠、鸽、雉、鹑、野兔等。多见于风沙草滩区,数量极少,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体长85厘米。白天活动,以食鱼类为主,也捕食各种鸟类以及中小型哺乳动物。每年初春和初冬迁徙时,在湖泊、水库、水塘及河流滩地常能见到。境内约有五六只,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