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原始农业以后,先民们刀耕火种、毁林开荒,由于当时人口规模很小,他们开垦的土地耕种到地力薄瘠后,就弃耕了,而转入另一个区域继续垦荒生产,弃耕的土地上的生态环境过一段时间又自然修复了,所以并未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伤害。
鬼方、猃狁等游牧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仅经营少量的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轻微的。
秦汉两代,是陕北的大开发时期,同时是对县域生态环境大规模破坏的开始。
秦统一全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威胁与侵扰,在原来的赵、魏长城的基础上,加固新筑新的长城。秦昭王二十五年(前272),秦灭义渠以后在“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御胡。”(《史记·匈奴列传》)这段长城西南至东北走向穿过本县。长城大部分位于白于山的分水岭或面河背山地带,修筑采取堑山成障,或下部堑山,上部夯筑的办法,这无疑对白于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修的秦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北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途经靖边,路面宽20 米~60 米,最宽处达100 多米。直道两侧还建有数百个行宫、兵站、烽燧,工程十分浩大。此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之严重,是可想而知的。
汉武帝时期,大举反攻匈奴,开疆扩土。为夺取河套南北之地,一次就在朔方以南迁入725000 余口(《汉书·武帝纪》)。除徙民而外,还大规模屯田。其中仅元鼎六年(111),一次就出动兵卒60万人,屯田于上郡、朔方、西河、河西(见《汉书·食货志下》)。仅上郡的人口有103683 户计606658 人,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05%,人口密度为9.63 人/平方千米。大量的人口涌入,进行军垦民屯,对土地的需求量是巨大的,除了毁林毁草开荒,别无良法,更不用说百余万人口的伐薪烧饭、建造住房等方面的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生态环境有了二三百年时间的自然修复,山清水秀的情景得以再现,但到了隋唐时期,党项、吐谷浑等民族的大规模迁入,又对尚处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威胁。另外,延州和夏州还有以吐谷浑设立的羁縻州,如杏子河流域曾设浑州。在与原住的农耕民族长期的杂居共处中,也逐渐弃牧从耕或半牧半耕。首受其害的,当然是山上的林木和山谷间的草地。到了唐中叶以后,统万城一直为夏州治所,也是陕北党项各部的中心,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人口也愈加稠密。人口的增加,势必把原来的草地开垦为农田,引起土壤的沙化。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晚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十月,“夏州大风,飞沙为堆,高及城堞”。当时,有一位叫许棠的诗人曾游夏州,在《夏州道中》中写道:“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发源于白于山北麓,流经统万城的河流,开始叫奢延河,南北朝时改称朔方水。到了唐中叶时,由于植被破坏,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原本清澈的河水中,有大量泥沙流入沉积,使河床本身难以稳定,所以《元和郡县志》中,开始将奢延水称之为无定河了。
到了宋代,为了防御西夏侵袭,范仲淹镇守延州,也实行过募民耕种的营田政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对当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过度的伐木毁林,水土流失,以致山脉谷道中暴雨之期,伴随浑浊的泥石流。
明清时代,山上植被被全面毁坏。(www.xing528.com)
为了防御北元蒙古残部瓦剌、鞑靼的南下侵扰,在明成化九年至十年(1473~1474),分别修筑了二边长城和大边长城。设延绥镇,“辖卫四,城堡三十六,横截河套之口,内复堑山堙谷,是曰夹道”。在这些卫堡中,驻守军队。修筑长城、堡寨时对植被的破坏自不必说。这么庞大的驻军,不用说毁林开荒,就是长期伐薪烧炭、烧火做饭,对山林的破坏也是巨大的。
明代,在各卫、所、堡寨,均实行屯田制度,大量屯田,利用了长期以来的熟荒地,但也开垦了许多生荒地,森林受到严重破坏。
除了军屯以外,还有商屯。从明洪武三年(1370)起,为了充实陕北边防军队的粮储,鼓励内地盐商运粮输边,然后发给盐引。由于盐利颇丰,盐商趋之若鹜。盐商运粮本应从内地输至边地,但唯利是图的盐商为了避免麻烦,便雇佣人工在边地开荒种植,就近缴纳,因而又开垦了沿边森林草地。
此外,还有一定规模的官屯和民屯。即由地方官组织实施的屯田和内地百姓或生计所迫,或举家随军而至边地开垦。这些民屯之处,多在崇山峻岭,深沟大僻之地,使残存的一些植被也悉尽破坏。
明代的屯田,破坏了植被,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并遗祸至今。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沟壑发展由原变成梁,梁变成峁,县域南部沟壑纵横便是自然而然了。植被的破坏,还导致河流泥沙加大、干旱少雨、河流干涸,以及风沙扬尘等气候的变化。清代光绪年间,黄济泽视察三边,面对地瘠民贫,满目风沙的凄凉景象,以调侃讽刺的口吻写了一首《七笔勾》。诗中说:“万里遨游,百日山河无尽头。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绣。狂风阵起,那辩昏与昼,因此上把万紫千红一笔勾”。
县域由古代山清水秀、气候温润、千里沃野、稼穑殷积的好地方,逐步变成荒山秃岭、干旱少雨、河流浑浊、沟壑纵横的模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