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候物候:春至夏季气温变化及植物生长季节特点

气候物候:春至夏季气温变化及植物生长季节特点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分、清明前后,日平均气温2℃~3℃。谷雨、立夏前后,日平均气温9℃~10℃.野草丛生,杨柳披翠。小满、芒种前后,日平均气温15℃左右,是农家播种大好时机。夏季,气候炎热,雨水较多,动物生育繁殖,草木葳蕤。在夏至、小暑前后,日平均气温20℃左右。两暑前后,是一年最热的“伏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在立秋、处暑、白露前后,日平均气温逐渐降到20℃以下。

气候物候:春至夏季气温变化及植物生长季节特点

本县属温带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较大,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严寒而少雪。春季因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气温日差较大,寒潮霜冻不时发生,并多有大风,间以沙暴。夏季暑热,雨量增多,多以暴雨出现,同时常有夏旱和伏旱。秋季多雨,降温快。由于受沙地影响,一日之内,气温差异悬殊,故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抱火炉啃西瓜”的民谚。

据20 世纪60年代~80年代统计资料显示,县域的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时数为2768.7小时,最多的1969年为3037.7 小时,最少的1979年为2516.1 小时,年际差521.6 小时,最大相对变率为10%。从季节分配看,以夏季(6月~8月)最多,为776.7 小时,占全年的28%。春季(3月~5月)次之,为722.7 小时,占26%。秋、冬季较少。月季变化以6月份最多,为276 小时,占全年的10%,2月份最少,为202.9 小时,占7%。历年一日最长日照为13.9小时,日照百分率年平均为62%。

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37.19 千卡/平方厘米。年际变化中,1969年最多,为151.5 千卡/平方厘米,1977年最少,为126.8 千卡/平方厘米。月季变化以6月份最多,为16.36 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12%,7月次之,占11%,2月份最少,为7.76 千卡/平方厘米,仅占6%。

据靖边县气象站1957年~1961年和1966年~1980年共20年资料统计,本县年平均气温为7.8℃。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2.2℃;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8.5℃,相差30.7℃,极端最高温度为35.9℃,出现于1960年7月3日和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温度为-28.5℃,出现于1975年12月12日。年平均气温日差为12.4℃,6月份最大,日较差为13.5℃;8月份最小,为10.9℃。

本县地面温度平均为10.4℃,最高值是1961年,为11.2℃;最低值是1967年,为9.1℃。平均最高地面温度为30.0℃,极端最高为69.3℃。平均最低地面温度-0.9℃,极端最低为-35.5℃,出现于1971年1月29日。

从各月分布看,7月份最高,平均为28.0℃,1月份最低,平均为-9.0℃。1月~7月份,地温平均每月上升6.2℃,其中3月~4月份上升最快,为9.3℃;6月~7月份最慢,为1.4℃。7月~12月份平均每月降温5.9℃,其中10月~11月份最快,为9.4℃;7月~8月份最慢,为3.5℃。从季节分布看,春季地面温度变化最大,每月平均上升8.1℃;夏季变化缓慢,每月平均上升3.4℃;秋、冬季每月平均下降8.0℃~4.9℃。

春播期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6.0℃、9.0℃、12.0℃。冬季冻土10厘米、30厘米初日,平均在11月27日和12月15日,解冻平均在3月6日和3月16日。最深冻土达106厘米。

靖边县境内降水量小,年平均降雨量为395.4 毫米,时空分布不均且利用率低。其中,年降水量最多的1964年为744.6 毫米,最少的1965年205 毫米;降水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周河镇年平均降水量为431.3 毫米,比黄蒿界镇348.3 毫米多83 毫米;东部青阳岔镇年降水量为398.2 毫米,比西部三岔渠的384.4 毫米多13.8 毫米。其中1日内最大降水量为150 毫米,1977年7月6日出现于五里湾便民中心;1 小时最大降水量为36.3 毫米,1980年8月26日出现于张家畔街道办。

春、夏、秋三季降水中,有时带有冰雹,对地面植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冰雹出现于2月~8月,以6月~8月最多,占57%。从危害地区看,中部梁峁涧地区的王渠则、席麻湾、镇靖、龙洲、青阳岔等镇较为严重,北部风沙滩地区较轻,南部丘陵沟壑区的五里湾、大路沟、周河等镇(便民中心)甚微。(www.xing528.com)

本县年平均湿润指数为0.44。12月~次年3月份在0.12~0.18 之间,为严重干旱期。4月~7月份在0.26~0.45 之间,为干旱期。8月~9月份在1.08~0.77 之间,为湿润和半湿润期。10月~11月份在0.49~0.28 之间,为半干旱和干旱期。因此,旱灾是危害本县林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本县年平均自然植被蒸发量为891.7 毫米,其中最大为7月份,173.6 毫米,最小为12月份,14.6 毫米。

本县风多且大,年平均风速为3.24 米/秒。风向以南风居多,西北风次之,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5.2 天,最多为78 天(1959年),最少为1 天(1968年)。最大风力可达9 级~10 级,往往掀起漫天沙尘暴,以春季为多,占全年大风的50%;以西北风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在50年代平均46.8 天。60年代9.3 天,70年代6 天,进入21 世纪更少。

据靖边县气象站1966年~1977年资料记载,本县无霜初日最早为4月9日,最晚为6月9日,相差60 天,无霜期终日最早为9月17日,最晚为10月23日,相差36 天。年内无霜期最长179 天,最短125 天,平均157 天,以“黑霜”为多。

物候变化为:春季(3月14日~6月22日),气候由冷变暖。春分、清明前后,日平均气温2℃~3℃。冰融雪消,地面解冻,冬眠动物苏醒,草木发芽,杏、桃、梨、果树次第开花,此际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谷雨立夏前后,日平均气温9℃~10℃.野草丛生,杨柳披翠。小满芒种前后,日平均气温15℃左右,是农家播种大好时机。农谚说:“小满前后,栽瓜种豆”“芒种前,乱种田;芒种后,只种糜子不种豆”。

夏季(6月24日~9月20日),气候炎热,雨水较多,动物生育繁殖,草木葳蕤。在夏至、小暑前后,日平均气温20℃左右。大地一片葱绿,动物蜕换绒毛。两暑前后,是一年最热的“伏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此季降雨量大增,农谚有“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三伏天里瓦沟不干”之说。在立秋处暑白露前后,日平均气温逐渐降到20℃以下。暑气开始消退,昼夜温差增大。农谚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秋季(9月21日~11月16日),秋分寒露前后,气温急骤下降,早霜即现。各类植物种子、果实完全成熟,树叶变黄脱落,百草渐枯,大雁南飞。霜降立冬前后,平均气温降到0℃左右,野草枯死,树叶落尽,百虫蛰伏,地面开始冻结。农谚说:“霜降杀百草,立冬地不消”。

冬季(11月17日~3月13日),此际冰寒料峭,河流结冰,大地封冻,昼短夜长,寒冷至极。动物增绒御寒,万木在寒风中瑟缩。在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前后。农谚说:“小寒大寒,冻死老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